为什么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有人说:同理心并不是一个外来的词汇或者专属于心理学的词汇,我们常用的说法比如“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它可以初步理解为“换位思考”,不过仅仅是思考还不够,还需要“换位感受”,“换位行动”。

实际上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对于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它体现在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注意这里所谈的“信任”不是指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能把某项工作做好),而是指对人格、态度或价值观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在我面前不必刻意设防或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也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社会中取得成功。

为什么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有人可能会问:“在人际交往中,信任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你无意中冲撞别人时,如果对方非常信任你,在多数情况下对方会不会一笑了之?如果你们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次小小的冲突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英国作家麦克唐纳说:“信任是比爱更好的赞美。”

信任关系来源于同理心,要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体现出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别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重或宽容别人,别人也就会越真诚和信任。如此继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人与人的交往就非常顺利了。

所以,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让别人理解自己。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别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希望你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可能引起的后果。

同理心强的人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与情商相关的方面等都有优异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如今社会所需要,并且所缺少的能力。

为什么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戏剧教育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鼓励儿童从不同的态度和角度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

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通过演绎戏剧作品,切身体会到不同角色人物是如何与世界联通。

从而能够理解他人立场和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以及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

不仅如此,戏剧教育的课程给了每个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机会。

它让孩子们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去表达,让孩子们参与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如此一来,便能极大程度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儿童教育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提到:

“天赋无法决定儿童的发展,客观环境也无法决定,儿童自身对外在现实的反应以及他对外在现实的关系的看法,才可以决定儿童的发展。”

戏剧教育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沉浸在课堂中,通过情景、台词、剧情走向等方式,不仅将现实提前呈现在孩子眼前,还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解决的方式。

为什么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咘噜戏剧教育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人格为己任,为3-12岁孩子提供更好的素质教育。

为什么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心同此理   戏剧   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人际交往   自控   外在   人格   情绪   感情   现实   能力   关系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