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浏览量高达800多万:

刚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觉得莫名的熟悉,上朋友圈里一搜,果不其然。

这篇文章曾经在朋友圈大火过一阵,转发它的阅读量好几个都在10W+以上,而它真正的发布日期是2016年。没想到,4年后这个论调依旧能掀起不小的波澜。

这篇叫做《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的文章讲了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母亲自知自己能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支持有限。

为了孩子以后能成为“人上人”,所以在孩子开始接受教育的阶段,让他忙个不停。

是的,无论谁家的父母,都想让孩子快乐阳光的成长,活出该有的样子。

但时代在改变,现在很多90后父母登上神坛,时隔四年,新时代潮流爸妈对于这种论调是什么看法呢?

有人“换位思考”,还有人真诚的劝告,能看到的是,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

其实身为一个老母亲,我非常能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毕竟说到底,谁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顺遂广阔的未来?

再者说,我活到这个年纪,深刻的了解一个人的学习成绩,读过的书,会的技能决定了他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做哪些事,会进入什么样的圈子。

我吃过小时候没努力的亏,必然不想让娃走我的老路。

其实很多家长都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可问题就出在这些念头日积月累的驱使下,很容易神经紧张过分焦虑,走向一个极端——

看到自己娃没别人成绩好,会的东西没别人多,就拼命给娃施加压力

在这种模式下成功的家庭不是没有,但把娃心态搞崩,亲子关系破裂的案例更比比皆是。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而看到反面例子的家长呢,又很容易发展成了另一种极端——过度放养

反正给娃那么大压力,投入那么多成本也不一定能有好结果,还不如让娃想干嘛就干嘛,以后听天由命。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宝妈,“爱娃就给娃最大的自由”是她的宗旨。

孩子哭闹着不上幼儿园,就任由孩子不上;孩子想上兴趣班就上,不想上了就退掉。

之后她家孩子发展成了什么样呢?

任性,脾气大,不能有一点违背孩子意愿的事情,甚至孩子根本没有他妈妈想的那么快乐。

上了小学之后,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是从幼儿园期间就认识的。

他交不到朋友,融不进圈子,学习方面也有些吃力,就开始埋怨妈妈当初为什么不让他上幼儿园。

你们看,好心反倒办了坏事。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负责任的说,不论是拼命给娃施加压力,还是过度放养,都不是可取的教育方式。

而它们的核心都是在一个大前提下——“学习是非常痛苦的”

学习真的就这么痛苦,教育就不能快乐?

老一辈总说,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在我们看来好像也是这样。

但换个角度想,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适合的老师,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觉得一学习就苦不堪言?

现实生活中,我真的见过拿学习当兴趣的孩子,闺蜜家的Elsa就是这样。

Elsa是个成绩很好的小女孩,当一个新鲜的知识摆着她眼前的时候,Elsa脑袋里想的是“这个有点意思,我要搞明白它”。

甚至,对于Elsa来说,坐在那里学习两个小时并不比玩两个小时游戏更痛苦,相反,带来的成就感要大的多。

所以,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才是当务之急。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其实,这个问题在孩子接受最初的教育时,就已经有了答案。

比如在教小朋友关于动物的知识时,什么方法最有效?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索性把课堂变成动物园——让学生们扮成不同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从而深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形态、习性等。

课程还可以上升到更深层次,孩子们可以通过情景话剧表演,进而学习食物链等抽象高深的概念。

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借鉴了戏剧教育的形式,是不是有趣又有效?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戏剧教育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它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史,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备受推崇,众多教育家都对其赞不绝口。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就曾说过:

“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表达、合作、想象和社交等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教育不能比拟的。”

不难发现,孩子幼年时所接受的教育很多都有戏剧教育的影子,难道这种方式孩子小时候能学,长大就学不了了?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当然不是,戏剧教育作为“全人教育”的一种形式,丝毫不受年龄的限制。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分年龄大小,而戏剧教育的首要意义就是让孩子在戏剧中体验到快乐,进而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进行渗透。

通过一个个戏剧元素组成的游戏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自信、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协作和情商等如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

再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解决能力教授给孩子。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时代一直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先进。

2020年了,学习不应该还是一件苦差事,每个人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并有所得,才是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孩子   快乐   苦差事   论调   教育家   卑微   成就感   戏剧   幼儿园   痛苦   形式   家长   父母   压力   少年   能力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