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张玉凤的故事》

张玉凤,女,出生于194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人。

她长相出众,德才兼备。身高约一米七,实属窈窕淑女,大有羞花闭月之容。

她14岁任职牡丹江铁路局餐车服务员、广播员。

由于德才双馨。被调铁道部专运处,出任毛泽东专列的服务员。

成为一名列车员以后,她工作尽心尽责,很快就被调往北京专列当乘务员。开始她人生的华丽转身。

按理说,虽然在主席的专列上工作,想要成为主席的秘书,简直天方夜谭。

一般来说普通员工根本见不到主席。说来也巧,一次偶然的机会,主席经过她的身边。

那一刻对于张玉凤来说实在是太激动,太自豪,太骄傲了。众所周知,主席是所有人心中的红太阳、伟人,能亲眼目睹主席的尊容,她无比惊讶。

正因张玉凤的过度惊讶,主席很快注意到她,并和她聊了天。

由于太过于激动,聊天中,她紧张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主席反复问其姓名,她尴尬得不能作答。半天才反应过来,向主席说了自己名字。

这一次的偶遇,让主席记住了她。在一旁的汪东兴问,是否让张玉凤在此车厢工作?主席点头同意。于是开始在主席身边服务。

1966年6月,二十二岁的她,已参加工作八年,恰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她正式成为主席车厢的专职乘务员。

为主席服务,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很快得到了主席的认可。没多久,她被调往中南海。

刚来中南海,张玉凤不知所措。主席的护士长接待了她,并问她愿不愿意当主席的秘书。

她听到护士长的话,迷糊了,咋也想不到自己能当主席的秘书。顷刻,连说三个愿意!

就这样,张玉凤成了主席的贴身秘书,开始照顾主席的日常生活。

主席晚年,身体一直不好。她非常认真照顾主席。可惜的是,和她想象中的形象不同,主席的理念有时和她大相径庭。

她清楚记得,主席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的忘记吃饭,在一旁的张玉凤非常揪心,不止一次劝主席,主席却因她无休止劝说而生气。

她这才意识到,原来真正的伟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是忘我的。

张玉凤后来说,她和主席的关系像是父女俩,因主席不按时吃饭,她和主席闹过别扭,还有过20多天的冷战。

她曾想过离开,面对倔强的张玉凤,主席微笑着说道:

“你呀,工作认真负责,但就是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以后要注意些。”

这一刻,主席更像是亲父亲。

主席的话让张玉凤情感波动,当场哭了。

后来两人关系越来越融洽,但主席身体却越来越差。在1972年主席出现突发性休克,后经抢救脱险。此时张玉凤已结婚五年,年芳二十八岁。

张玉凤看着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彻夜不离的守护主席。

主席对她语重心长说:“医生的话不能全信,最多信一半。”

因此他不顾张玉凤和医生的劝解,依旧每天坚持工作,有的时候让张玉凤心疼的落泪。

在过度的劳累中,主席的病情变严重了。

这时,张玉凤被任命为主席的机要秘书。

张玉凤曾担忧自己无法胜任,但主席非常温和告诉她:

我的秘书工作十分简单,只需要你给我看的文件不外传即可,我的秘书与常人无异。

此后的岁月里,主席的眼睛稍微有所好转,医生也再一次请求为主席做手术。主席在手术前让张玉凤为她播放《满江红》,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主席进了手术室。

后来,主席依旧坚持工作。为了保护主席的眼睛,所有的文件都有张玉凤进行朗读。

周总理去世,主席伤心好久。再后来,主席的身体更差,张玉凤心酸不已,并一直安慰主席,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主席一直很坦荡,正如他自己所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张玉凤的秘书生涯因此结束。这年张玉凤三十二岁。

一个出生在寒门之家,十四岁参加工作,最后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十四年之久,享受正部级待遇,简直是传奇。

编者按:

张玉凤67年与在铁道部工作的刘爱民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留美博士生,二女儿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大夫。她在八八年放弃正部级待遇,按正处级退休,退休时四十四周岁,开始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回归本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德才   满江红   中南海   牡丹江   铁道部   护士长   乘务员   专列   惊讶   秘书   主席   身体   身边   医生   故事   工作   张玉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