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3月3日,某演员老婆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孕期日常。据她透露,在孕期因为血糖过高要控制,所以直接埋了14天的血糖针。她还嘱咐同为孕妈的大家在孕期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同时,她也感慨:怀孕是个辛苦的过程,每个孕妈妈都是伟大的。


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怀孕的艰辛和心酸,家家月嫂不由得想到身边闺蜜也曾在朋友圈抱怨过:糖耐没过的悲剧人生,测血糖测血糖测血糖无限循环,血糖总是控制不好,真的好绝望……


其中几位正在备孕的朋友也感到非常诧异,怀孕了还能得糖尿病?“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吗?”


在我们惯有的思维里,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是的。下面家家月嫂来为你讲一讲妊娠期糖尿病。


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有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孕育年龄的增长,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已由原来的9%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17%,有些地区甚至高达20%,相当于每5个孕妈当中就有1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不过,妊娠期间如果把控好血糖,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母婴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筛查,胎儿长期浸泡在糖水中,既不利于胎儿的发育,也不利于孕妇自身的健康。


1.对孕妇的影响

增加孕妇早产、流产、难产的风险,还会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合并症、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等疾病风险增加。产后血糖控制不好,在5-10年可能会发展成Ⅱ型糖尿病。


2.对胎儿的影响

会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巨大儿等风险,宝宝成年后代谢性(如肥胖、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血糖高了怎么办?“糖妈妈”的饮食原则

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呢?又到了家家月嫂喊口号的时候了。


原则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孕妈要注意少吃多餐,少吃蔗糖,同时遵循先汤、后菜、再主食的进食顺序也对血糖控制有所帮助。


光控制饮食还不够,还需要迈开腿动起来,运动时要注意: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进入孕中期以后,保证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


如果孕妈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家家月嫂请你不用过于紧张,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即使达不到正常水平,也可以通过尽早使用胰岛素给予干预,达到不错的效果。


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糖妈妈”分娩时机的选择

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糖妈妈”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如果病情允许,也可以进行阴道分娩。


如果“糖妈妈”血糖、体重都控制较好,也没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在孕40周还未发动的情况下,会建议终止妊娠。


如果“糖妈妈”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是也没有其他明显妊娠期并发症,原则上建议孕39周左右终止妊娠。


如果“糖妈妈”有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医生会根据孕妈情况及时终止妊娠。


产后需要注意复查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怀孕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


家家月嫂|她连续扎针14天,只因糖耐没过!孕期控糖到底多重要


家家月嫂碎碎念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孕妈要定期做好产检,尽早筛查出风险,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早期时就要做好筛查,对于普通孕妇来说,要在孕24周-孕28周做好糖耐量筛查。同时,妊娠期有过糖尿病的宝妈,生完孩子以后,记得定期去检查!


关注【家家月嫂】,你想了解的孕期知识、产后护理、育儿成长、月子护理(找月嫂、育婴师、催乳师)、产后护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让你和宝宝更舒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孕期   羊水   胰岛素   并发症   血糖   胎儿   产后   母婴   孕妇   糖尿病   妊娠期   饮食   风险   妈妈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