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宝宝出生第一年的5个“发育关键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宝宝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从一个头都抬不稳的小婴儿,然后开始慢慢学会翻身、坐立、咿咿呀呀说话、到知道喜怒哀乐的小鬼头。


其实,宝宝的发育是连续的、也是分阶段的,就像是上楼梯一样。而在出生的第一年里,他们会经历5个发育关键期。

如果家长们能够了解宝宝当前处于哪一个阶段,就可以根据宝宝当前阶段的发育特点,给予更合适的引导和陪伴,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掌握技能、快速成长。


注意!宝宝出生第一年的5个“发育关键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5个发育关键期


1.口欲期

大约从3个月开始,宝宝开始慢慢出现了咀嚼的动作,此时的他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到嘴巴里面尝一尝。


这是因为在1岁以前,宝宝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处在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此时,嘴巴成为了生活和兴趣的中心。


他们通过吮吸手指,可以让自己在“口欲期”阶段得到满足。同时,处在出牙期的宝宝,啃手指还能够起到磨牙龈,缓解牙痒的作用。在吃手时口腔获得的刺激还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通过吮吸手指获得的安全感,可以帮助宝宝更快地进入睡眠。我们如果强行纠正宝宝“吃手”、“啃安抚奶嘴”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正常情况下,宝宝吃手我们是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但如果“吃手”比较严重,如长期手不离嘴,引起手指变形、破皮,对口腔上腭以及牙齿的排列产生影响等情况,家长们就需要适当的干预引导。


方法:

在每次喂奶后给宝宝更多的安抚触摸,增加他的安全感;

使用质地安全的安抚奶嘴代替宝宝吃手;

多与宝宝互动或者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

耐心引导、勤洗手,粗暴的制止反而会增加宝宝的焦虑感。


2.大动作发育期

俗话说:“二抬三翻六坐八爬周会走”,这句话大体上总结了宝宝大动作发育的一般规律。


注意!宝宝出生第一年的5个“发育关键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但宝宝的大动作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发育早一点,有的宝宝发育稍晚一些,这都是正常的。


家长们可以结合宝宝当前的发育阶段,给予适当的训练来促进宝宝的大动作发育,但不要过多、过度的训练。


例如,宝宝出生的头一个月,趴卧时能短暂的抬头几秒钟,2-3个月时大概能稳定抬头45度,坚持30秒左右。


如果家长们为了让宝宝早点学会“抬头”技能,对一个月的宝宝进行超过30秒时间(每次)的抬头训练反而会对宝宝的颈椎、脊椎造成伤害。


如何科学地促进宝宝大动作发育?

让宝宝尽情地探索、游戏,是促进他大动作发育的最佳法宝!


首先,家长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放手”,不要整天把他抱在怀里,多让他在平坦的地面上趴坐或者爬行;


其次,要多在旁边陪着宝宝,跟他说话、做游戏、拿玩具在前面吸引宝宝。这时,宝宝为了跟你更好地互动,会不断地练习;


最后,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宝宝需要你的帮助,例如,翻身到一半翻不过来了,这时,家长要果断出手,辅佐宝宝完成。


注意!宝宝出生第一年的5个“发育关键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3.精细动作发育期

宝宝的精细动作,主要是指宝宝手指或脚部的动作。


1岁前是宝宝精细动作发育的关键期,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让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得更好:


(1)少给宝宝带手套,多让宝宝去抓质地不同、大小不同的玩具。


(2)家长们要常把手放到宝宝的掌心,让他抓握,刺激宝宝的抓握反射;


或者有意识地向宝宝的某只手传递玩具、食物,或者在宝宝面前示范,如何将玩具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复练习,学会“换手”。


(3)和宝宝一起玩游戏,比如把宝宝的辅食切成小条小块,让宝宝抓着吃,如蒸熟的土豆条、南瓜小块、苹果条等。


(4)不要过早给宝宝穿鞋子,如果天气不冷,尽量让宝宝的足底接触地面,有利于锻炼宝宝足底的灵敏性。


4.情感发育期


1-3个月

宝宝在没有满月的时候,就会露出反射性微笑或挤弄五官。但在2个月以后的微笑,才真正地表示开心和友好。


宝宝和我们的互动越多,大脑的发育程度就会越高,而且可以将宝宝的注意力从本能需求(饥饿、胀气、疲劳)上转移开,削弱本能需求原本对宝宝行为的强烈影响力。


3个月时,宝宝会主动用灿烂的笑脸和人“聊天”,同时发出一些声音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这一时期的宝宝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开始丰富,沟通能力增强,可以模仿一些动作和面部表情。


4-7个月

4~7个月的宝宝由只顾着吃饱、睡足变得冲动,到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喜欢和人玩耍,开始对镜子产生兴趣,关注其他人的情感并且会作出反应,经常表现得很快乐。


性格特质也会极大地表现出来,家长们要包容宝宝的性格而不是改变。通过辨别和了解宝宝的性格,减少抚养宝宝的压力。


8个月-1岁

8个月~1岁的宝宝,开始会区分熟悉和不熟悉两种情况的不同。接触陌生人时会紧张是宝宝情感发育的第一个里程碑。


这一时期,宝宝也会变得更“黏”着我们,这就是分离焦虑症的开始。分离焦虑症通常在10个月~1岁半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岁半~2岁逐渐消失。


这一时期宝宝开始对陌生人表现出害羞和不安,在家长们离开的时候哭泣,喜欢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开始试探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还会重复一些动作来吸引注意力,在穿衣服的时候主动伸手和伸脚等。


注意!宝宝出生第一年的5个“发育关键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5.语言发育期

宝宝说话早晚各有差异,但典型的语言发育时间,我们还是有必要参考一下。


3个月

除了哭,嘴里还会嘟囔一些东西,会把头转到声音的方向,并会安静下来微笑回应等。


6个月

咿咿呀呀使用辅音,通过发出声音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9个月

发出更多样的声音和音节组合,听到熟悉的东西名字或人名会转头看。


12个月

会叫“爸爸”或“妈妈”,对简单的指令做出回应,会发出长串的声音。


15个月

会模仿新词汇,理解50个词等


一般,宝宝之间会有4~6个月的语言发育差异。对于说话晚的宝宝,我们要尽量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说话时,放慢语速、吐字清晰。


跟宝宝互动的时候,用简单的词汇或短句子。避免和同龄孩子比较语言能力,因为1~2岁大的宝宝,语言发育的差异的程度极大。


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并不代表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通常男孩的说话时间要比女孩子晚。家长们可以通过每天给孩子读绘本来丰富宝宝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


家家月嫂碎碎念

养育宝宝一路走来,相信家长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每次宝宝掌握了新技能,我们也都会激动万分,看宝宝一天天长大,感觉自己的所有付出都值得了!


关注【家家月嫂】,你想了解的孕期知识、产后护理、育儿成长、月子护理(找月嫂、育婴师、催乳师)、产后护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让你和宝宝更舒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关键期   宝宝   发育期   足底   奶嘴   注意力   精细   抬头   手指   家长   说话   声音   阶段   玩具   动作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