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在双减政策的促使下,父母们正好有机会思考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希望孩子们具备哪些能力呢?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看,学前期和小学低年级正是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专家建议学生家长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现得较好,哪些方面显得比同龄孩子落后,以便有意识地为孩子的弱项能力做提升,培养一个健康、自信、专注又智慧的孩子。

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吸纳外部信息,适应环境的根本能力。

学习能力是人们能够调节自身状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为我所用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会学,能独立学。学习能力具体地说,是指一个人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方面。

学习能力组成要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1

注意力

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力,我们认为注意力应该是归为智力因素,因为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虽然人的大脑中没有独立的注意力区域,而且单独的注意力是不存在的,思维、记忆、运动等,都是以注意力为前提进行工作的。

因此我们把注意力当成学习能力的首要因素。

2

编码能力

儿童对符号的编码能力是学习力的直接体现,符号是一种表征,符号包含了文字、数字、实物象征符号等。

现代人类的学习过程还离不开间接经验的学习,符号是间接经验最好的表征方式,因此人类的习得过程要以对符号的习得做为主要手段。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都要以符号来表达,对符号的敏感度及对符号的编码转换能力,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决定性能力。

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3

感知及运动能力

感知是接收系统,接收过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能力。运动能力包含了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

大运动的协调能力、前庭定位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肌肉张力等非常重要,也在学习能力上得以体现。

精细运动能力包含了口喉部的精细运动、手部、眼部等,口喉部的精细运动,就形成了发音体系,这才能产生完整的语音环境,对儿童阅读作业能力都会有影响。

手部精细运动,对大脑发育作业能力都有帮助。眼动精细运动是阅读的重要前提,良好的眼动能力在文字阅读方面儿童才能不出现跳字,漏字等现象。

4

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建立在注意力的基础上的,记忆力的保持也是思维的基础,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记忆力比较关注。

记忆力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不仅是记忆的容量及时间问题,工作记忆强调了记忆过程中的编码能力。

5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建立在感知能力、注意力、编码能力、记忆力基础上的能力,这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

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等)和学习策略(如:学习习惯、方法)称为儿童的学习能力。

1

学习动机

是产生持续学习动力的关键,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持久的,还要有稳定性,这就要求学生能抵制过外面精彩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靠单纯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可能维持十数年的,持续稳定的动力只有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的驱使。

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儿童对枯燥文字符号材料的耐受性,把学习当成份内的工作,而不是外加的任务,孩子产生主动学习探知的欲望,或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动机就形成了。

2

学习兴趣理论

学习材料和过程是枯燥的,学习目标要稳定,学习过程中不能随意转移注意力。在低幼儿童中兴趣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要逐步把学习兴趣的培养转向学习动机培养。这样儿童才能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3

学习习惯

与儿童的听动反应及时间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有问题的学生,成因一定是有问题的家庭教育方式。

4

学习方法

有部分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自动总结,这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高,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成绩能一直保持高水平。但一部分学生不能自我认知,自我矫治,或调整速度过慢,可能会把小学的学习方法再应用到初中或高中,所以造成到高年级学习虽然努力但成绩却下滑。

在我国,很多老师、家长对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现象一无所知,而习惯于把这部分学生看作是不争气、不上进、成心捣蛋。举例说,很多家长抱怨说“这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上心”、“这孩子太粗心,作业不是这儿多一笔,就是那儿多一笔”。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被当作“问题孩子”,有的更被塞到教室的角落里。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也不代表态度或品质上有问题。他们往往很聪明,智力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只是在获得或动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适当水平,从而导致能力发展不均衡。

对于学龄儿童来讲,这种发展不均衡如果过于明显,势必会影响学习表现。而研究发现,早期家庭教育的失误常常加剧孩子能力不均衡的发展程度,并使孩子丧失学习积极性,“爱学”为“厌学“。

学习能力失衡,既有儿童个人内在的原因,还有环境的原因,更有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因。比方说,不良的教育环境、缺少适当的教育机会、富有刺激性的事物、过高的教学要求都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失衡的重要原由。

而家长的过度溺爱则是孩子能力发展的一大阻。此外,公寓型居住条件使独生子女们缺少伙伴,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妨得了孩子在语言、动作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发展。

双减之下,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们请一定重视孩子的能力教育。

孩子未来的能力建立起来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更强,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速度也会更快,到时,大家才能真正的“轻松做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间接经验   能力   孩子   作业   记忆力   家庭教育   注意力   符号   精细   家长   习惯   记忆   智力因素   儿童   环境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