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厌学的情绪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家长太严厉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给他们报很多兴趣班,还要求他们要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孩子觉得自己根本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易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时间长了,厌学的情绪就随之产生了。第二,环境太宽松了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父母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很多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想几点起就几点起。起来就看动画片,吃零食,想干什么干什么。可是上学之后,就要早睡早起,也没有随心所欲。懒散习惯了,就不想去学习了。第三,孩子和老师的相处不愉快孩子在家里都是家里的宝,家长一般都随着孩子的心意。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开始和小朋友们相处。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一点不愉快这时候,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看法了。比如孩子走路不小心碰到了其他的小伙伴,老师看到就可能会批评孩子几句,小孩子心里难免会不开心。次数多了,小朋友自然候,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看法了。比如孩子走路不小心碰到了其他的小伙伴,老师看到就可能会批评孩子几句,小孩子心里难免会不开心。次数多了,小朋友自然就不想去上学了。抵不住互联网的诱惑。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和电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成人和孩子的生活。作为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讲,面对诱惑很难招架得住,和学习比起来,手机和游戏一定是更有趣的事情。那么学习,逐渐就要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了。那应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入学之初,都是渴求知识的,但是这点火焰很快熄灭,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对学习的冷淡态度。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习当然同样如此,没有学习欲望,就算知道学习方法,也没有办法取得成功。这时候,就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找到他的兴趣点,让孩子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爱学习。同时也可以经常讲一些名人事例给孩子听,让孩子以名人为榜样好好学习。其次,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非常功利的事情。想起书本上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座山里,住着农夫和他的小孙子。农夫每天都会早起读书,有天孙子问:爷爷,我也想跟您一样读书,但是我不懂,书一合上我就忘记了,读书有什么用啊?农夫让孩子拿着角落里的破裂的瓦罐去河边打水回来,孙子按照爷爷说的去做,可是不管跑得多快,到家都快要漏完了。男孩说:用破罐子打水根本没用,都漏光了。农夫笑着告诉男孩,虽然没有打到水,但是你看啊,原本又脏又破的罐子,现在里里外外都非常干净,而且你没有看到路两旁开的绚烂的花吗?它们是如此的漂亮啊!学习也是一样,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在每一个瞬间帮助了你。孙子似乎明白了,就算罐子漏了,但是这些漏的水洒满在路边,孕育了花朵,别有一番风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大,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就会思考读书真的有用吗?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下读书不是一件功利的事,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你以后的生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读书会让你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过不一样的人生。再次,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家庭教育必须以融洽的家庭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气氛为背景。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做到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被爱满满包围,会觉得充满安全感。就算遇到挫折,也会勇往直前,因为有爸爸妈妈做后盾。可是一旦家庭氛围出现问题,孩子很难专心学习。或者是遇到挫折就会失去信心,止步不前,甚至是放弃学习,产生厌学的想法。真正聪明的父母,都会把家庭氛围放在第一位。再然后呢,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不要把焦虑传到孩子身上。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最终取决于他家庭教育的根基。”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儿童的模仿力极强的特点。在他们的眼里,成年人比他们能力强、本领大、知识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比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每天早睡早起,积极锻炼身体。遇到需要处理的问题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也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遇到问题迎难直上的勇气。其次如今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父母看着周围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容易造成焦虑的状态,也想自己的孩子去报名学习。这时候,家长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也要关注孩子是否对这个有兴趣。著名教育专家蔡芹老师说:“家长们总是在忙着为孩子编织梦想,却很少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梦想,也不在乎孩子是否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帮孩子追梦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最后,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爱孩子就要把这份爱表现出来,孩子到了学校,就会和老师同学相处。相处过程中有时候就会发生矛盾,这是正常的。所以这时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首先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到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他着想的。我们只有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孩子才有可能诉说他内心真正的感受,把问题解决。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要成为孩子的“大朋友”,要学会从孩子的眼中看出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并给予他们朋友般的劝告、帮助、纠正或支持,使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厌学   父母   孩子   孙子   都会   罐子   农夫   早起   幼儿园   氛围   家长   兴趣   老师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