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文/胖妈说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当看重,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他们不遗余力地付出。

现在的网络十分发达,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再仅限于面对面,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手机进行交流,在网络盛行之下,家长群应运而生

家长群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老师发布一些学校的相关规定或者和学生有关的信息,家长也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动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我们可以看到,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有操不完的心,部分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一些家长在家长群的发言我们就能感受到。

不过一些幼师也确实在处理一些家长要求上欠妥,这时候就会造成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现在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早早地就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众所周知,公立幼儿园的数量有限,一般家长都会选择离家较近的私立幼儿园,家长会在其中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也很关键,所以家长不敢马虎,正规的幼儿园才能让家长放心。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教育部对于“超前教育”已经明令禁止,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一些生活常识,在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让他们学习一些小学知识。

家长在择园时,除了要看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是否达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幼儿园老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否过硬,而幼师除了对孩子要有爱心,也要学会基本的沟通素养。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错发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

这位老师在家长群里发错了消息,超时后无法撤回,这也让家长们知道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在做兼职,虽然最后老师道了歉,但是部分家长仍然不接受。

家长希望老师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教学上,有做兼职的时间,不如多花一些心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言辞直白且嚣张

下面这位幼师言辞嚣张,很难想象是出自老师之口,直接说“没有幼儿园推不出去的东西,只要老师一句话,家长都会乖乖地交钱。”家长随后发出提问“老师把我们当成什么了?”

这位幼师如此狂妄自大,家长们想必也是十分心寒的,尊重是相互的,而这位幼师显然没做到,很多网友看后表示:这样的人对孩子能好到哪里去?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分析

其实如果老师不做得太过分,家长都是十分理解和支持的,每个行业都不容易,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和谐。

这里也提醒老师和家长,在彼此的沟通中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生气也不要吵闹,那样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老师和家长没有高低之分,所以家长也不要认为自己比老师矮一截,只需要正常地做好沟通即可,这样大家的关系能更和谐。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的作用很关键

给孩子做好心理预设

从幼儿园转到小学这一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预设,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是以玩耍为主,突然进入管理模式的学习是很难适应的。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所以家长要从中调节好让孩子尽快地融入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提前打好预防针。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是很松散的,虽然老师会帮助孩子培养自主能力,但是他们年纪尚小,对新环境难免会不适应,家长在平时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那么势必影响到之后的学习,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多看一些故事绘本,孩子看完后可以适当地提问几个小问题,孩子答对之后给予鼓励,这样孩子的兴趣就提高了。

幼师发错消息无法撤回,家长不接受道歉,教师形象就是这么毁掉的

写在最后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社会在发展,教育也会不断地进行变革和更新,不管如何改变,学生都是被放在首位的。

当代学生的压力不比成年人小,家长不要总是抓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这样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不利孩子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应该以鼓励为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话题讨论:教师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幼师   家长   都会   言辞   嚣张   幼儿园   阶段   形象   能力   关键   消息   老师   教师   孩子   心理   小学   学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