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最近,一个22岁的大四少年何同学因为采访了苹果ceo库克,走进了大众视野,收获了近千万粉丝。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为什么一个北邮的大四学生可以在自家电脑前采访到库克呢?

这要从他的爱好说起。

1

热血少年养成记

去年6月份,何同学在B站上传了一个自己制作的视频【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被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转载,成功出圈,成为B站百万up主。

这就是他的破圈视频,清晰的思路,成熟的剪辑,再加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一个热血少年的气息迎面扑来。

特别是他不断在网络上搜索【5G有什么用?】却查不出个所以然时,他换了个搜索方式【4G有什么用?】,并且把时间限制在了2012到2013年,也就是4G刚开始商用的时间。

站在未来看前人对现在的预测,这个想法实在是太酷了。

当人们还在纠结孩子中途放弃兴趣班怎么办时,何同学已经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热情倾注在视频制作上。

他懒得想穿什么,于是买了6条一摸一样的裤子。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懒得拿快递,结果他的一个快递在柜子里放了足足一个星期。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懒得想吃什么,于是一年点了217次麦当劳,其中有30多次是在凌晨之后。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他对视频制作的热爱,隔着屏幕深深震撼着我们。

也就是因为热爱,何同学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艳的视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他已经拥有了近千万的粉丝。

那一刻,作为一个孩子妈,我就在想:何同学做我的儿子,我可以!

2
保持热爱,需要三样东西

那么,为何有的人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有的人却浑浑噩噩不知所云?甚至有的家长抱怨:明明兴趣班是孩子自己想报的,最后却吵着要放弃。

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自主感,归属感,胜任感。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能否坚持做一件事情,保持热爱,需要这三样东西。


自主感


自主感: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

我们在何同学做的每个视频结尾,都会看到一个非常浪漫的感谢仪式。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正是因为父母毫无保留的支持,何同学才能在视频制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像其他的父母一样,高中毕业时,何同学的父母也希望他可以考一个理工院校,选择计算机专业,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但当何同学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父母便全力支持了他。

何同学需要打造自己的工作室,父母完全放权让他“折腾”。

做视频的第一年,何同学为了有一个炫酷的背景,他用卡纸把自己的房间贴成了黑色;

去年,为了拍一张与600万粉丝的合影,他又几乎把房间全“拆”了,在墙壁贴上了所有粉丝的名字;

今年,为了重新规划生活,他又“拆”了一次家,自己刷漆自己干木活,把房间改造成了未来世界既视感……

目前面临毕业,何同学的同学要么在考研,要么准备出国,牟足劲儿往前冲。何同学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视频制作上,在主流的赛道上跟同学已经没有同等的竞争力。

连他自己都在担心,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始,还是人生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巨大的课业压力和视频制作的冲突中,他的父母依然无条件支持着他,从不过问他的时间安排,一切都由何同学做主。

如何培养自主感?

孩子天生都是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天然的热爱。

在孩子小时候,当孩子吵着说“我想学画画”“我想学篮球”的时候,大部分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

可是一旦上学以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时间,家长开始焦虑,于是自乱阵脚。

对于【有用】的爱好,家长施加压力以求快速进步,给孩子强加了外部动机,比如物质奖励。

那些孩子本来感兴趣的兴趣,后来吵着不愿意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的“用力过猛”导致的。

对于【没用】的爱好,家长气急败坏地反对和阻挠,扼杀了孩子兴趣的翅膀。

父母以为孩子在自己的安排下做着“性价比”最高的活动,殊不知,热爱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相信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吧,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跟随父母的脚步,你会收获意料不到的惊喜。

归属感

归属感,让孩子找到被尊重和接纳的感觉。

在孩子小时候,归属感来源于家庭环境,孩子长大以后,归属感主要来自于同伴环境。

何同学的父母本身是80年代上海交大的大学生,在何同学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用录像记录生活,所以何同学十三四岁就很喜欢看数码类的信息。

何同学曾经在微博分享过:妈妈看了他的视频545次。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可想而知,妈妈对孩子的这份肯定和尊重,被【545次】这个数字铁板钉钉地印在了何同学的心里。

然而,何同学在同伴中一开始是没有归属感的。他的高中时代并不算顺利。他的数码爱好比较小众,而且他成绩平平,在学校也不爱吭声。

何同学在【给三年前自己的一封信】中说:

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视频,但是我从来没有给别人看过,毕竟能给谁看呢?我周围很少有同学会关心这方面的事情。

甚至有的同学会评论:你每天发这玩意干啥?

三年前的高中学生何同学,他的归属感没有被满足,所以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直到有一次,班里要办一个元旦联欢晚会,何同学也没什么才艺,于是就自告奋勇做了一个纪念视频在班里播放。

没想到,视频播出后有上百人主动加好友求关注,这个视频成为了他高中三年来在班里最有存在感的一次,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也就是这一次,何同学感觉自己有点喜欢做视频,甚至有点擅长做视频了。当一个人感觉到被尊重和接纳,他的归属感也就被满足了,何同学也从此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如何培养归属感?

培养归属感,应该从家庭环境和同伴环境两方面入手。

正确的教养方式建立依恋关系。调皮的孩子中更难获得归属感。家长们经常犯难说:这个小屁孩成天上蹿下跳,搞破坏,打骂都不听,我实在无法赞同。

在孩子大抵比较乖巧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国家长都会使用【温柔而坚定】的管教方法。然而,当“熊孩子”出现时,打骂教育又开始重见江湖。

小何!立刻给我停下!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不准从椅子上跳下来!

这些情况下,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没有得到接纳,自然无法获得归属感。如果换一种沟通方式:【接纳理解】-【设定规则】-【共同执行】,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小何,你想玩跳的游戏吗?(接纳理解)

但是,这把椅子太高了,你跳下来的话很容易摔倒的。(设定规则)

等会儿妈妈带你去楼下玩跳高的游戏,比比我们谁跳的高吧。(共同执行)

家长对孩子居高临下的批评总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但同时也破坏了孩子的归属感。尊重和接纳是我们家长永远需要学习的一个课题,而且只有当孩子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他才有勇气向外探索。

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交圈。同伴环境是家长容易忽略的内容。但试想一下,上学以后,孩子每天与同伴有至少8小时的相处时间,如果得不到尊重和接纳,孩子面临的将是什么?

而且往往,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面临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变化会毫不知情,因为孩子在家中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友谊对学龄孩子的重要性相当于父母对婴儿的重要性。家长从小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固定的社交圈子,当孩子有了【最好的朋友】,他们将能在对方身上找到信赖和尊重感。


胜任感

胜任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

胜任感可以来源于内心对自己的认可,也可以来源于外部的鼓励。

何同学在视频中分享过,每当他突然想到一个很棒的文案,就会非常开心,这是他对于自己的认可。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他也曾经创作过一个视频,讲了破圈视频【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发布之后他生活上的变化。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各界人士”对自己的认可。

在网络上,B站董事长转载、人民网、新华社转载、上新浪微博热搜、oppo副总裁抛出橄榄枝、众多商业邀请……

在学校里,他也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有同学经过时会问:你就是那个何同学吗?

这一切构成了外部环境对他的认可。胜任感在自我和外部的认可中便形成了。

如何培养胜任感?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 ,让孩子积累【做成一件事】的感觉。比如【我会画画】【我会搭乐高】【我会骑平衡车】……

当然,孩子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会】之前,肯定有一个“无法胜任”的【学习期】。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呢?

我曾经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个2岁半的小女孩认真专注地剪指甲,我当时很吃惊。老师是怎么指导的呢?

老师先用硬纸板画了一只手,在“指甲”的位置用铅笔涂黑,再让孩子们把脏的那小部分自己剪去。

到后来练得熟练了,细微动作控制好了,再尝试让她自己来剪指甲。

这其实就是【支架式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从孩子现有能力出发,协助他们在自己的大楼上搭上脚手架,继续往上搭建。

22岁大学生采访苹果CEO,成功靠的是这三样东西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每次往上够一点,慢慢越学越多,直到【做成一件事】。当孩子能做到的事越来越多,自然越来越自信,胜任感就生成了。

写在最后

当下焦虑的家长们都在为孩子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却越来越浮躁。殊不知,“性价比”最高的路,就是让孩子脚踏实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库克   都会   归属感   班里   同伴   采访   粉丝   自主   家长   兴趣   父母   苹果   同学   东西   孩子   环境   时间   大学生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