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财富关系系列一」贫穷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抑郁风险?


当值编辑 | 识无边

配图来源 | 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


在谈及抑郁症的时候,大家喜欢从情绪和认知入手,比较少从物质基础、财富去谈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像谈钱很俗、很物质、很浅薄。但其实,有良好正确的金钱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


平时,我们比较多听到,很多名人抑郁,似乎这是高层面人有思想人得的病。但事实是得抑郁症更多的是穷人、困苦的人、人生经历波折磨难的人。名人是因为其影响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更是抑郁症人数的大基数,他们默默无闻,却饱受抑郁之苦。


物质是我们生存最最基础和基本的需要,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本周,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抑郁症与财富的关系。能让大家直面困苦,想办法一点一点走出困境。


「抑郁症与财富关系系列一」贫穷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抑郁风险?


2016年5月25日 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易于患精神疾病,而且其机体的DNA结构更容易发生改变。


这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有所不同,从基因和大脑发育的角度来诠释,贫穷对于大脑结构的改变。贫穷影响着儿童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大脑中参与压力反应和决策制定反应的结构区域通常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直接相关。


相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贫穷家庭的儿童更易于患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等,同时这些贫穷家庭的孩子也更易于出现认知问题,有些差别在大脑中清晰可见,而且这些差别似乎出现于儿童出生时期,这就表明,出生前暴露于上述压力因素或许也会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杜克大学的神经学家Ahmad Hariri推测,压力因素的连续暴露并不会影响大龄儿童,他决定通过研究名为甲基基团的化学标记来检测上述理论,甲基基团可以改变DNA结构来调节基因表达的水平和方式,有证据显示,甲基化模式会代代相传,但同时也会被诸如吸烟等环境因素所改变。


研究人员收集了183名年龄在11至15岁的高加索儿童的血液样本,并且检测了这些儿童的抑郁症症状,同时当研究者向这些儿童展示受惊吓的图片面孔时,通过对其大脑活性的监测扫描分析了这些儿童对压力的反应情况;结果显示,对威胁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儿童大脑中杏仁核的活性较强,杏仁核是大脑中的“战斗或逃跑”中心。研究人员在三年的过程中对相同的儿童重复了上述实验,随后他们在相同时间段对比了每位儿童大脑活性的改变情况,以及SLC6A4基因附近甲基化模式的转移情况。


「抑郁症与财富关系系列一」贫穷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抑郁风险?


研究者发现,在贫穷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机体中SLC6A4基因附近区域的甲基化水平更高,而这或许会抑制贫穷儿童血清素受体的产生,因此患儿大脑中可用的血清素水平往往较低,而这种状况和抑郁症发病直接相关;同时儿童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也会变得异常活跃,而且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更易于患抑郁症。


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Seth Pollak表示,目前我们并不清楚是否贫穷会伤害个体的认知和神经,或者是否个体的固有生物学特性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但进行新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我们发现,遗传差异或许并不仅仅是重要的因子,或许我们机体中还存在一种特殊基因,但同时我们还依赖于我们所经历的的事情。


这项最新研究值得学习,因为其分析的是个体长期以来机体低水平压力所产生的效应,而不是过度创伤时的效应;可能我们之前更多地去研究创伤带给儿童的压力,但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持续的物质匮乏,生活在贫穷状态中,这种长期的的压力更具备破坏性。从精神状态的低落影响了血清素的改变、影响了大脑杏仁核区域的活跃度。使处于贫穷状态的孩子更容易在日后得抑郁症。


「抑郁症与财富关系系列一」贫穷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抑郁风险?


可能看到这儿,你的心会隐隐作痛,不少抑郁患者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童年,那种匮乏感直至成年后,物质水平丰富后,还是不容易抹去。


@哈哈妹妹

应该是自卑吧。去商场里,没勇气进去那种装修高档的店,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买衣服都是买便宜的。遇到喜欢的人,会自卑,觉得配不上。不愿意出入一些人多的场合,只呆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交了男朋友时,他买东西给我,我会有点排斥,总是想方设法买了用其他方式还给他。我很怕别人在物质上对我有任何异样的看法


@路人贾

忧虑、谨小慎微、考虑问题很全面、悲观,凡事想到最坏的结果


@我想静静

不会花钱,对,花钱也是需要学习的

从小就被父母管教,要省钱,钱要花在刀刃上。但是,通常都是辛苦攒个几百,几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在了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地方了,自身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存钱过程很苦逼,花钱太冲动魔怔。最后,就是钱没存下来,又没有享受到花钱后带来的好处。


「抑郁症与财富关系系列一」贫穷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抑郁风险?


@2013石榴儿

我小时候家里不是穷,而是父母是穷人思维,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不配买,穿衣服穿表姐们穿小的。


出门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我很惊讶,怎么有同学舍得买真维斯班尼路,怎么会出门打车,怎么敢进肯德基那种高档地方?太奢侈了!


直到现在很多事很多东西我就觉得我不配,将就点就行,不值得花钱。


但愿我在我这一代止损,下一代不用这样的生活。


@小顾很酷

我害怕。

现在回头看看,我成年至今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贫穷和恐惧的痕迹。我在每一个路口都会选择最妥协、最稳妥、最“积极”、最世俗的那条道路,选择稳定,选择宽容,选择自我开解,选择忍气吞声。

我忽略自己心底的渴望,忽略那些冒险后的可能性,我怕我一个失误,就会让自己和父母失去现在的温饱,跌回贫穷。


@Timomo

经历过痛苦的人,更能体察痛苦。经历过贫穷的人,才能明白贫穷对人的伤害。要摆脱物质上的贫穷,才能更容易摆脱精神上的贫穷。所以一定要接受教育,一定要让自己物质上脱贫,从而加快精神脱贫,才能加快物质脱贫;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直认为贫穷是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但却没想到已进一步影响到了我们的血清素水平和儿时的神经发育。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机体的神经发育,先改变所生长的环境吧。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机体   贫穷   基团   杏仁   研究者   匮乏   研究人员   认知   基因   抑郁   大脑   物质   神经   压力   区域   风险   关系   儿童   财富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