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前几天的家庭聚会上,饭桌上的一小时,本来大家和乐融融地唠着嗑,却被一道哭声打破。正上小学三年级的侄女吵着要看一部叫做《精灵梦叶罗丽》的动画,但是一向宽容的表姐却严厉地拒绝,争吵之中,孩子就哭了起来。老人不明就里开始劝说,只是看看动画而已,不要管这么严。但是表姐依然不松口,并在接下来的半小时中好好声讨了一下这部动漫。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听了她的叙述我大概能明白表姐对这部动画严加防范的原因了,因为它面向和针对的对象虽然是“小学生”,但是这部动画却又了太多“成人化”的因素,更为可怕的是这部动画在学校还十分风靡,女孩子间也常以是否获得了动画的同款娃娃而进行攀比。

本以为这又是一场家长眼中的“小题大做”,毕竟现代家长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连动漫人物的发色都能轻易破防,所以一开始我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上个周末,我打开了这部动漫。

用四个字形容我看完的感受,就是:三 观 破 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在平复心情之后,我想写篇文章,不只是想让成人了解到这部动漫的内容并加以防范,更重要的是从这部动漫和家长的态度中我发现了一个常见但又没说破口的现象:童年和童真的消逝。困扰了许久的疑惑也随着这次的动漫事件得到了解答。

那么我是如何发现这其中微妙的连接呢?先从《精灵梦叶罗丽》说起。

备受追捧的“叶罗丽”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成年人可能都知道小猪佩奇,但对“叶罗丽”的力量一无所知。这部没有引发成年人关注的动画,在小学生中却极具人气。

《精灵梦叶罗丽》在2013年推出了第一季,到2020年已经上映了八季,每季26集,总共208集,全网播放量已超170亿次,仅次于《小猪佩奇》、《熊出没》等现象级动画,并多次在各大卡通频道及儿童卫视获得全天收视第一。

在动画大火之后,制作“叶罗丽”的公式将目光放到了周边上,陆续开放了漫画、有声读物、手游等,公司依靠“叶罗丽”这个核心IP,年收入破亿元。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叶罗丽的游戏

除了虚拟产品,“叶罗丽”还具有数目庞大的实体衍生品,从手环、项链到同款娃娃一应俱全。盲盒的玩法让小女生们犹如上瘾版停不下来。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可以说,如果只关注商业上的成功与否的话,给与叶罗丽的一定是嘉许。

“叶罗丽”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这样一部现象级的动画当然有众多商业优点,首先它的定位十分精准:7-14岁女童。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为了迎合这批观众。在世界观的构建上,《精灵梦叶罗丽》精准地抓住了女生爱幻想的特点,营造了一个真实与梦幻交融的世界,有点类似与于之前的《巴啦啦小魔仙》。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设定背景: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与人类世界平行的叶罗丽仙境。邪恶女王曼多拉统治者这里,她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威胁着叶罗丽的生存,于是打算占领人类世界并奴役人类。叶罗丽的仙子们不同意邪恶女王的做法,她们认为人类会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自觉。仙子布下封印咒,阻止邪恶女王侵入人类世界。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与此同时,邪恶女王也给仙子们下了诅咒,仙子们来到地球就会成为没有生命的玩偶。仙子做了抵抗,只要她们在人类世界找到新的主人,缔结契约,就能重获生命。

之后动画片的主线,就是几个仙子与人类缔结契约,仙子们重获生命,而几个小学生也因为仙子获得魔法,她们携手与邪恶女王展开斗争。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从剧情的立意来看,“叶罗丽”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大是大非”中地正义,这种正面的设定为整部动画加了不少的分。

动画整体的而颜色也与这种梦幻的设定相得益彰。虽然在成人看来也许会觉得过于“甜腻”,但鲜艳亮丽、饱和度很高的颜色更容易刺激儿童的大脑,吸引她们的关注。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同时,酷炫而不暴力的打斗场景,也十分符合女孩对“战斗”的幻想。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最后,这部动漫还有一个法宝,就是“变身”。拥有叶罗丽玩偶后,女孩们就被赋予了魔法,可以变身为全新的模样:更精致漂亮的脸蛋,更修长的身材,更丰满的体态,更性感的衣服……满足了儿童对于“长大”的渴望。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拥有这么多吸引目标观众的优点,“叶罗丽”能引发追捧热潮也就不奇怪了。

成人化的外衣

从叶罗丽的世界观设定可以看出,它的本意是呼吁“保护环境”,动画中也时不时地会出现环境保护和污染后果的科普说明,没有说教意味,因为跟故事融合得较好,也十分生动。

剧情中也有正面的引导,比如它褒扬了勤奋、努力、正义的品格,也赞扬了友谊的力量。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但同时叶罗丽也有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太过成人化了。打开豆瓣,评分只有4.4分,首页上充满了对这部动画“成人化”的声讨。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首先是儿童着装的成人化,虽然主角们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变身后都是成年男女的形象,尤其是女孩子的身材被夸张化,腰细腿长,前凸后翘,还穿着展露身材的性感衣裙。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说来也是讽刺,当初给成人看的《武媚娘传奇》因为暴露的着装被迫变为了“大头贴”,而如今同样暴露的着装却在一部儿童动画中大张旗鼓地上演着。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动画中还充斥着成人世界的社会等级观念和消费观念,例如长得好看、家世好的人会受到欢迎,反之则会被评价“不好意思出门”。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女生的相处日常就是拈酸吃醋,互相攀比,时不时地耍小心眼,讨论的话题也大多围绕着“外貌”和“财富”。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虽然是个小学生,但剧中反派文茜性格自私狂妄,玩起心机甚至不亚于甄嬛。因为瞧不起王默平凡的个性、平凡的家境,屡屡与王默作对。比如偷偷把自己手机藏王默书包,污蔑王默是小偷;看到喜欢的男生与王默走近,就霸凌王默;在班级集体舞上故意给王默使绊子,让王默出丑……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而其中最让人不适的是反派们透露的雌竞意味(雌竞:女性们争夺男权恩宠,站在男权视角凝视并要求其他女性的意思)。比如“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为什么维护别人”、“她又丑又穷,凭什么男生都喜欢跟她玩”等等台词,简直比成人看的宫斗剧还赤裸。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另外一点就是需求欲望的成人化。随着集数越多、人物越多,剧方和粉丝们还组起了CP。,比如王默和水王子的“水默”CP,“庞莹”CP、“金罗”CP等,低年龄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己认定的CP还会在现实中掐架。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而为了迎合小学高年级女生对恋爱朦胧的向往,动画中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戏码也复刻了玛丽苏影视剧中的甜宠细节,暧昧、亲密、吃醋,有时甚至带了一点软色情色彩。我自认为还算是开明的家长,但是看到这里还是觉得非常生气。10岁左右的男生尚且能在奥特曼、足球小子里成全自己的英雄梦,女生们的爱情梦就只能在这种越界的互动中来实现吗?真是唏嘘不已。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情窦初开的感情很珍贵很朦胧也很美好,需要呵护和正确的引导,如果因为外界因素煽动而加剧了成人化的倾斜,那就值得特别警惕了。


童年的消逝

其实有这样一部动画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这部动画居然能在小学女生的群体如此风靡,这说明了一件事:孩子看懂了并且热衷于在同伴之间进行传播。

这就意味着,孩子对成人的向往和动画传递出的成人色彩有着微妙的契合,或者说这种成人色彩博得了孩子的好感。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童年越来越趋近成人化了?

尼尔·波兹曼在1982年便提出了童年的消逝,在他看来“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的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将儿童排除在暴力、犯罪、猥亵、性、疾病、死亡等儿童不宜了解的世界之外,由此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于是“童年”诞生了。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之后电视时代到来,这些信息冲破了文字的桎梏,流入儿童的世界,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被迫提早进入到充满战争、谎言、性爱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失。

如今进入信息时代,这种消逝似乎变得更快更明显,成人化的衣着和举动、成人化的思考模式、越来越高的儿童犯罪率……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在感慨,为什么儿童犯罪事件变得越来越多,除了有信息发达,人们能更快速地得到消息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童年的消逝,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大人了。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诚然,在这个时代,家长们都无法阻止这些信息的渗透,没有了动画还有漫画,没有了漫画还有网络,没有了网络还有同伴之间的口口相传,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如奔跑的风无孔不入。

因为潜意识到里已经感知到了童年和童真的消逝。所以现代的家长才会如此这么小心,防微杜渐。然而还是有人未知全貌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无脑开喷,动不动就给家长扣上“不支持国漫”的帽子。

风靡幼儿校园的动画,为何让家长“三观尽碎”?

虽然网络和电视缩短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纵容和加快界限的消磨。相反,如何守护童年的童真才是更艰难的课题。

那么,对于这些正在发生的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办?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限制子女暴露在媒介前的时间,比如阅读儿童读物,增加在大自然中游乐的时间;二是仔细监督子女接触的媒介内容,并持续为他们提供有关媒介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方面的批评。要做到这两点绝非易事,这样的家长不只是在帮助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童年,而且同时是在创造某种知识精英。

虽然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一直在声讨家长们的“小题大做”,但这一次我真实地体会到了家长的艰难。

在少儿不宜的信息洪流之中,家长绝不该是抗“洪”的中流砥柱。社会的监管和企业的自我监督也不该全部下方到家长身上。

请那些手握九位数资产的企业家们能在赚钱的同时,也不要丢掉所剩无几的良心,什么能标榜“儿童”,什么不能,相信但凡看过两本儿童教育著作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你连这些著作都没看过,又凭什么能制作“儿童动画”呢?

最后,真心想对现在的儿童动画的制片公司说一句,你在做动画的时候要求家长不要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动画,要求家长给与创作的空间和自由;那同样地也希望你不要用成人的视角和印象来描绘儿童和儿童世界,不要为了噱头去打擦边球,请把儿童动画还给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家长   动画   童真   表姐   仙子   女王   邪恶   小学生   成人   童年   幼儿   人类   儿童   孩子   校园   动漫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