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喜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不少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凭借着真实的历史再现和真情的演绎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历史正剧也再次走进了许多年轻人的心里。

电影《1921》和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其中两部优秀的代表作,它们以不同的角度生动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们为了追求真理所做出艰辛的努力、也将革命先辈们的激情热血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在前人的远眺的目光中,我们可以看见未来的方向;踏着先辈的脚印,我们可以走的更稳。

今天,除了剧中先辈们在国内起义的高燃情节,小编还想和大家聊聊在那个时代选择出国留学、熟练使用外语青年志士们。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两个儿子赴法留学,为的是增长知识与见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921》中毛润之想要去俄国留学,为的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让中国走上全新道路;李达等人与共产国际特派员会面时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也是众多中国近代留学生要远赴重洋去求学的原因——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提到中国近代的留学生,就必须要说到一个人:容闳。容闳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也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容闳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容闳留学的目的非常清晰:“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留美幼童”就是容闳回国后凭一己之力促使清政府启动此计划,并且拉开了中国留学史的序幕。

当时的留学生们突破语言障碍,用强大的适应能力和聪慧程度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班里优秀的学生,与寄宿家庭也融为了一体。到1880年,有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他们中就有后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有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国之栋梁大抵如此!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海外留学旅居归来的科学家人数大约有近2000名科学家,其中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梁伯强等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正是因为这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像核工业、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激光、采矿、医药等科学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创立了诸多国内第一,是当时国家科技的中国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百年前的他们为何决心要“留洋”、“学外语”?

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伟人历尽艰辛选择远渡重洋、增长学识、拯救国家民族于水火;

而今天,我们享受着平和的生活和优质的教育,更应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这片先辈们誓死守护的土地浇筑我们的热血!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开滦   华罗庚   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辛亥革命   幼童   先辈   中国   留学生   热血   科学家   中国近代   民族   优秀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