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在生活中,总有老一辈的人感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难教育。可是,现在的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听话呢?

还是说,因为大环境的变化,孩子成长的方式早已不像以前那样死板和教条,而部分没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人,会因此觉得孩子离经叛道。

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1.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孩子们太可怜了。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2.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

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

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3.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

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

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4. 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5.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6.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

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

7.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我想问在场的幼儿园家长们,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真正的教育现实: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中国   老鼠会   家长   现实   老师   孩子   独生子女   笼子   小鸡   当今   老鼠   小时候   食物   孤独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