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花开富贵》

38cm × 28cm.纸本.2021年

在写来文兄这篇文章之前,我确实翻捡了一下诸多名家对他艺术与人的评价与定位,各种角度都有,可谓是全方位的爬梳,从中我也清晰地看到了来文兄的创作之于当代中国画坛的特别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是近年以来,他一系列白描作品的问世,确实使人眼前一亮。从而也使得原本在传统中国画历史上并不十分显眼的这一画种,竟也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与色彩。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事事如意秋收时节 》

38cm × 28cm.纸本.2020年

众所周知,宋元以降,自从基于士大夫审美观的“文人画”登场以来,随之也暗淡了那些真正意义上画家们的名姓,他们被那些“自高位置”的文人士夫鄙薄作“一技之长”,并从儒道人生哲学的制高点去俯视,其结果和结论则自然是每况愈下了。这也是中国绘画史有别于其他绘画体系的特别之文化现象。勿庸讳言,“文人画”成为显学的结果是消解了“绘画”的特质,它拓展了疆域的同时,又含混了“绘画”的界限。当然,这是中国文化特别的人文背景和底色所决定的,进而也形成了中国绘画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酣红》

59cm × 40cm .纸本.2020年

因此,我们说近百年、乃至于当代的中国画的历程正是在这种瞻前顾后、或左顾右盼的情形之下不无矛盾地展开的,具体围绕在中西之别、古今之辨的焦点上。而当代美术思潮的每一次风云激荡,也都是从这里生发开来。然而,对于一些艺术家个体而言,他们对于时代的风起云涌并不在意,而且依然能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人生状态,他们从心灵出发,穿行在历史与时代中,用陌生又熟悉的“调式”去礼赞生活、去品啜平常里的美好,更像诗人对语言的发明一样,在庸常里发现奇妙的精神世界。在我看来具有鲜明个性、而又根植于深厚传统之中的画家王来文兄,便是这其中重要的一员。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摇曳风姿》

59cm × 40cm.纸本.2020年

来文兄是学中国画出身,早年对于水墨花鸟曾进行过大胆地探索和创新的尝试,并有着不凡的表现。但准确地说,那还仍然是一种时代语境下的图式意趣,和大多数同时代的中国画家一样,在文化被消解了的绘画视野中,也只有视觉意义上的经营了,再藉图式而营造出所谓的一种虚幻的“境界”来,这也是典型“艺术”的“境界”。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风轻云淡花亦淡》

38cm × 28cm .纸本.2020年

但问题在于,画家主体从画面上隐退了、甚至是消失了,作品中无人在场,即使画面再繁盛浩大,但仍然是僵死的,起码说不是“人文之眼”的深情瞩望,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症结或许就在这个地方。应该说,来文兄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会在近年以来,一直将“白描”作为绘画探索的一种新形式。在此据我臆测,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白描”虽然也极重造型的写实性,但它又将笔墨的趣味放在了第一位。或者叫“用笔”、或传统意义上的“骨法用笔”。或许可以这样说,兼具“造型”与“用笔”特质的“白描”,是最契合当代中国画,具体而言便是造型为“悦人”,用笔首先是“悦己”,而作为美术科班出身,又极具文人修养的来文兄,也更与“白描”有内在的渊源与因缘。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接天云锦满目香风》

59cm × 40cm.纸本.2020年

其二,福建有深厚的“白描”艺术传统。尤其是现代的著名画家、金石篆刻家陈子奋先生对闽地的艺坛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据说陈子奋先生将白描的线条称为“笔条”,他也一直认为“笔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没有好的笔条,也不能画出倚傍别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而来文兄的“白描”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地域人文的郁郁葱葱里生发而出的。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白玉黄金》

38cm × 28cm .纸本.2019年

就来文兄的白描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在对陈老莲、任伯年乃至于陈子奋“白描”传统的依止中上路的。在强调造型质素的基础上,又注重笔墨趣味的表达,虽说是一根线,但其丰富的变化与“涉笔成趣”的妙用,却始终呈现在他的笔下。当然,这种线质的锤炼与养成并不是“空穴来风”和“徒手而来”的,它应该是脱化于悠久的书法传统,对此,来文兄深以为然。所以他也拿出了大量的精力去习字、去临池,在书写中体味笔墨生发的妙趣,进而将之运用到绘画中。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一池清气递香风》

59cm × 40cm .纸本.2020年

来文兄的“白描”作品,清雅静谧、气息隽永,且能从容写来,不杂沓、不孟浪、体现了一位画家深厚的人文修养。此外,来文兄又能将传统文人画中“兼工带写”的方法运用在“白描”中,无论“单钩”还是“双钩”,皆能轻重有致、主次分明,尤其是他在线上以浅赭的敷染,更别具特色,色彩丰富的同时,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带燥方润”。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春在花香里》

38cm × 28cm .纸本.2020年

而就题材而言,来文兄更像一位田园抒情诗人。他有一组荷花系列的作品,写尽了荷花的风情与势态。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留得枯荷听雨声”,可谓是荷花的知音。他也画螃蟹、各种花卉。并藉此表达生活的况味和时光流转里的物候与乡心。他敏感地捕捉平常中的事物入画,并以平常的视角和朴素的情感去观察和观照,也颇类传统哲学中的“格物致知”,当然,来文兄所“致知”的是一种美、一种平常中的“大美”。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雅香》

38cm × 28cm .纸本.2020年

我有幸与来文兄有过一面之缘,在厦门的一次沙发论坛的对话中。回想起来,和他的绘画一样,是属于那种温文尔雅、雅人深致的那一种气质类型。所以,我也敢肯定地说,来文兄的绘画也是以气质取胜的。套用时尚的话来说,它不是偶像的、人气型的,而是那种靠笔下的踏实与心灵的敏锐而生腾出的一种状括事物的能力。这,也应该是一位好画家应有的素质和品质。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王来文作品《春意盎然》

38cm × 28cm .纸本.2021年

文章作者简介:

王登科《心相:关于王来文“白描”的白描》


中国当代艺术网/林文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来文   白描   图式   中国画   笔墨   文人   中国   画家   深厚   当代   人文   平常   造型   传统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