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扔掉北大“铁饭碗”,在培训行业初露头角

当俞敏洪还是北大老师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他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顺利建立了自己的新东方。

1

1980年,三次高考失利的俞敏洪终于在母亲的压力下,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学习4年后,凭着自己的本事毕业后便留校任教。

那个时代能够当老师,对很多人来说是铁饭碗,当然对俞敏洪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以给行政处罚,或者他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留学回来后继续在北大任教,早上读读书,在未名湖畔散步,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

那样的话,中国便少了一个商业大亨,而多了一位答疑解惑的人民教师。

俞敏洪:扔掉北大“铁饭碗”,在培训行业初露头角


1980年俞敏洪考入北大,那时出国留学还没有兴起,到1986年,大家都想着要到国外去读层金。

那时的俞敏洪已经毕业,也已经结婚,还有个稳定的工作,对目前的工作还比较满意。

但是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出国留学,他也急了眼,想着自己也应该出国留学考个博士,再回来报答母校,给母校更好的效率。

眼看着他已经考过了雅思和托福,就等着美国助学金的发放,但是刚好他有事,错过了。

等他再回来已经是半年后,那也意味着他失去了助学的机会,想要留学只能靠自己。

但是当老师一个星期才上8个小时的课,本来不多的钱,还要日常开销,哪里有钱出国留学。

2

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想要出国留学的俞敏洪还真是想到了赚钱的方法。

当时因为出国人,已经有部分人开始了培训机构,专门帮助大家考过雅思和托福,而这个对于英语专业加上考过雅思和托福的俞敏洪来说不是难事。

他应聘到校外的培训机构兼职做培训老师,结果一个月有了一两千的收入,是自己正式工资的十几倍。

拿到钱的俞敏洪嗅到了培训的商机,参加培训班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如果自己单干不是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俞敏洪:扔掉北大“铁饭碗”,在培训行业初露头角


这个农村老师小伙行动力极强,说干就干,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托福训班班,利用自己北大教师的身份加上北大的招牌,还真招到了二三十个学生来上课。

这个应该是俞敏洪培训生涯的第一次招生,其实还是很成功的。

由于他的课上得好,他的学生也愿意帮他宣传,所以生源还是有保障的。

但是,因为他是北大的老师,又没有证照,相当于“无证经营”,这个生意只能偷偷做。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做得风生水起的培训抢占了学校另一些老师的资源。

原来,北大英语系老师自己在北大成立了一个培训机构,成为了那些老师的业余收入来源,蛋糕就这么大,学生就这么多。当部分学生跑到俞敏洪那里上课的时候,另一边的学生肯定要减少。

所以北大的领导就找俞敏洪谈话,说他是北大的老师,不能跟北大的老师抢生意。

大家都是凭本事吃饭,为什么就说自己抢了生意,况且就算自己不做,也不能进北大的那个培训班讲课,不能讲课就不能更多地赚钱,不能赚到钱就不能去出国留学。

3

就这样,俞敏洪还是坚持要办自己的培训班。

当你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时,你就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俞敏洪因为不愿意放弃这个经济来源,所以领导也是横竖看不对眼,矛盾有了,冲突就会发生。

那次冲突爆发,北大给俞敏洪一个行政处分。这个行政处罚不仅被贴在了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也用高音喇叭播了大概一个星期从此俞敏洪成为了北大的名人,不过却是不光彩的名人。

俞敏洪:扔掉北大“铁饭碗”,在培训行业初露头角


行政处分就行政处分吧,至少还有铁饭碗,还是能办自己的培训班,对这点俞敏洪还能接受。

但是因为一个行政处罚,他在北大的待遇很多地方都落了下风:分房子轮不到他,派人出国没有他的名额。

而且还有人说:“你看,某某没被处罚,跟你同样的资历,都没出国进修,怎么能轮到你呢。”

一气之下,想着与其在北大拿着低工资,还处处被挤压,还不如自己出去办培训班,乐得自在。

于是他向北大递交了辞职报告,扔掉了这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找了一辆三轮车,拉上自己全部家当,开始了自己的培训之路。

4

可能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在脱离北大的光环和荣誉后,他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嗅觉将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

当时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机构,而且这些机构很多都是清华、北大的老师,自己单打独斗,要怎么才能在培训行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前期招生就是难题,因为自己再不能拿北大做招牌,而且当时为了省钱,他住在一个相当偏僻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生走到这里来交钱都会觉得上当受骗,转身就走。”

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消息的传播没有现在便捷,只能靠发传单宣传。

在竞争激烈中,他找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俞敏洪:扔掉北大“铁饭碗”,在培训行业初露头角


先用免费试讲,凭借自己的才华吸引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听课之后再口口相传,最后他的生源也越来越来。

可以说,培训的前期招生是靠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加个人魅力得来的。

当时免费试听这个方式,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俞敏洪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做,毕竟没有正式工作,这样还更锻炼自己的能力。

凭着良好的口碑,和不断变强的能力,他的培训班从二十人变成四十人、100人、500人,越做越大。

5

在1986年,能够有个铁饭碗,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代表稳定、有保障。

如果不是那次处罚,俞敏洪会不会成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不得而知。

也许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又或者是,因为他自己办的培训班很火,学校拉他入伙,然后出国读博。

但是,没有如果,他走上了一条创业的道路,也许这条路更适合他,这个办了半辈子出国留学的人,自己终究没有留学。

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够有个更好的未来,而办新东方已经让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铁饭碗   西语   初露头角   雅思   北大   新东方   培训班   行政处分   生源   托福   行政处罚   头脑   生意   老师   商业   学生   行业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