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脾气太坏,要不到东西就哭闹!” 真的是脾气坏?

“OK妈,我家宝宝一周7个月,最近动不动就哭,一点不顺心就哭,特别是她想要的东西不给她,比如宝宝爸爸在喝的可乐她也要,不给她她就哭,气急了还拍自己脑袋。有什么办法好?”

有这样困扰的妈妈有很多,大家总是很希望能给出一套治服娃儿“坏脾气”的招数,可以让娃不要这要那、不乱发脾气的。

但有时候却忽略了问题的关键点——娃儿真的是坏脾气吗?他很想要我们手上的可乐,或许是想知道你们大人在喝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又或许只是想感受一下瓶子的质感。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那么到位,表现出来的只有“我要”。如果我们就是不给,他心里也会纳闷:为什么你们喝,而我就偏偏不能被满足呢?

但我们却“容易想多”或者“随意预判”——“怎么可以你要啥我就给?这样岂不是后面你就要变本加厉地要更多了?规矩没,到时你要的东西我给不了,你岂不是要闹是更凶还没法和你说道理了?”

娃儿们的天性中会有很多“冲撞”行为,让我们感到麻烦、棘手,尤其是3岁前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会想要制约他们。但“合理的需求不被满足”却让我们误以为是乱发脾气,那么娃就更容易脾气暴躁。所以,在拒绝和满足之间我们需要找到平衡。

还是说回要可乐的事,我们就给他,怕他喝,也可以边提示他说,味道对他来说会哭哦,边作出很夸张的表情,很可能到了嘴边他也不要喝了。即使真的喝了,尝一口也未尝不可,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

娃儿要的很简单,我们还不满足他?

OK从一岁开始一直到两岁多,一直都无法控制地要翻遍家里所有的抽屉,有时会觉得他是故意捣给我们看的,一边拉出几件东西一边挑逗式地冲着我们笑,尤其是当我妈冲着他喊“不要”的时候。

有时又觉得他是真的沉浸于翻抽屉的乐趣中,每翻上一件东西都要琢磨半天。

一度我妈以为他是不是在家呆得太无聊了才会这样,于是带着OK出去玩,可无论在外面玩得有多尽兴,OK回到家依然会在任何时候跑去某个抽屉边呼拉一下就拉开来翻腾。

对于这样的画面我也会有疑惑,为啥小娃就那么热衷于玩那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但,这就是小娃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和他们相干的。

大多数的宝宝都是从一岁起开始折腾的。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出于人性本能的需要通过探索来积累生存技能,他们就只能不停地动手、动口了。在宝宝翻抽屉的过程中,他是想要看看里面放着什么,通往放在抽屉里的物件不常被拿出来,相比于成天摊在外面的东西更有神秘感。所以当宝宝看到小小抽屉里的大千世界时,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地被激发了,他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只是确认抽屉里的东西是安全的,没有尖锐的物品。


“娃儿脾气太坏,要不到东西就哭闹!” 真的是脾气坏?


娃儿喜欢一切与生活有联结的东西

当娃儿更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在翻抽屉的过程中更想得到的是证明自己。

如果他的印象中有谁用过什么样的东西,他就一定要拿出来自己试试,去证明自己也是可以去操控的。

娃儿对于生活中大人在用的东西的喜欢程度远远大于玩具。妈妈们也一定有这样的感触,宝宝真的很喜欢把厨房里所有的锅碗瓢盆都拿来玩,一个锅加个锅盖能玩上半小时太正常不过;一件几百元的声光玩具和一个爸妈每天都会打开的小药瓶,后者对宝宝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有好多妈妈留言问我,宝宝特别爱玩家里的药罐,要拧盖子,是不是有专门类似的小玩具。我告诉他,根本不需要啊,他喜欢玩药罐子干嘛不让玩,非得买个玩具呢?而且那样的玩具他的娃一定不会喜欢,因为娃喜欢与生活有联系的物品,有联系的东西是活的,他们更看中他们能操控得了爸妈也在用的东西的感觉。

所以,当娃沉醉在玩那些“无聊”的塑料瓶、塑料袋时,不用想不通为什么不玩更贵的玩具,它们都在为宝宝提供着他们需要的能力,能拉、能拽、能攀、能拧、能提、能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充足地感受这个过程,不去阻断他们希望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热情。

这样的铺垫做好了,到了三岁以后,宝宝就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更高地一个阶段——角色扮演。OK到了三岁就开始喜欢玩过家家,将自己代入到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去,并且可以持续上一段时间,因为他已经从过去的玩生活物件的过程中得到了经验。


“娃儿脾气太坏,要不到东西就哭闹!” 真的是脾气坏?


想要孩子有自控能力,先得让他完全大量的自由探索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基因赋予了人类一个发展各种能力的时间表,大约什么时候走路、说话、懂得数字的含义,解决抽象问题,了解别人意图,学习游戏规则,是人类基因里已经设定好了的。

前一阶段的发展是为后面阶段的发展做准备,后阶段想达成的行为在前阶段是以不同的行为能力作为铺垫的。

如果希望六七岁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居于在两三岁时已经铺设下的大量的自由探索,而不是在两三岁时就让他乖乖听话;如果想要八九岁的孩子爱读书,这种能力在六岁以前的铺垫是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经常听爸妈给他读书讲故事、以及较强的口语能力,而不是说六岁前就要认字。

因此,孩子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转化的成果,在孩子大了以后想要有A,小时候帮他发展好B和C,到了下一阶段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拿下A。

两岁左右孩子的大量自主意识和探索能力,也正是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的。


“娃儿脾气太坏,要不到东西就哭闹!” 真的是脾气坏?


自主意识让孩子受益终生

当然也有妈妈说孩子实在太任性,怎么阻止也不听,翻抽屉、丢玩具这种行为阻止不了忍忍也就算了,可是按这么下去,危险的事也阻止不了的话,例如过马路时会突然脱开大人的手往马路上去窜,这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啊。

自主不等于为所欲为、不听话、执拗。真的自主是“有所有有所不为”,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宝宝建立生活秩序感,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睡前要刷牙洗脸,适度、合理地和周围人分享。

OK从六个月起就开始和我一起读绘本,那时他也是个只会撕书的小“学渣”,就在疯狂地撕了五个月后突他就开始安静地坐在我的腿上随着我的声音一起进入绘本的画面中了;OK会走了之后到处摸家里角角落落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会捡起来放到嘴里去尝尝,我允许他小小地品尝在桌品上放置的物品,但当他去玩垃圾筒里的东西时我会明确告诉他这个不可以;当OK会打开水龙头玩水时,我会任由他把袖子甚至全身的衣服打湿,但当他把手伸进抽水马桶里时我会明确阻止他,告诉他这个地方不能破。

当娃儿学会了约束自己行为的时候,他们的自主意识才是真正的健康全面的,但是,只有当孩子天生的自主愿望得到足够的满足时,他们才能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会在某件事情上约束自己,健康的人生是靠自主意识来推动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娃儿   小娃   东西   都会   抽屉   可乐   脾气   意识   自主   阶段   玩具   能力   妈妈   宝宝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