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上岗新老师,年年教师不够用:学校教师都去哪了?

年年上岗新老师,年年教师不够用:学校教师都去哪了?


如题,年年上岗新老师,年年教师不够用:农村学校教师去哪了?


以笔者所在的村小为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单位,最近几年增加不少新老师:不知道你信不信,2014年之前我校没有分来过大学生教师,但这就是农村学校的现实。


2014年分来特岗教师一名、在编教师一名。2015年分来特岗教师两名。2016年没有。2017年分来特岗教师两名、在编教师一名。2018年分来特岗教师两名。


五年来分来9名新老师,这对农村学校来说已经是更新换代最快、新鲜血液补充最及时的了。要知道现在很多教学点也就三五名老师,生源好一点的学校也就十名八名老师而已。


可即使如此,这五年来每学期开始的时候校长依旧为教师缺口而发愁,夜不能寐。


每年暑假的时候,就四处打听有没有本地的实习大学生,愿意回来做临时代课老师的。如果开学之前找不到可靠的代课老师,就只好让年轻教师教两门学科,或者包一班。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

我们学校基本上年年分来新老师,可是为什么依然缺老师呢?最近几年上班的老师后来都去哪里了呢?



老教师退休高峰期

新教师补充不及时


当前农村学校还存在一定数量的55-59岁之间的老教师,他们都是上世纪的民师,九十年代末期转为公办教师。


未来三年内,是民师退休的高峰期。未来五年内,民师将会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最近四年我校有两位民师退休,未来四年我校现存的四名民师将会全部退休。


但是新老师不一定能补充那么及时,那么充足。而且即使这些老教师没有办理退休手续,过了55岁之后已经很难胜任教学工作了:


一是年纪大了,各种毛病、疾病开始凸显。他们二十岁不到就参加了工作,一辈子扎根在农村教育,无怨无悔。他们教育了两代农村人,是他们撑起了上世界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农村教育的天空。四十年风风雨雨,默默无闻,身体早已严重透支。各种慢性病缠身,常年靠药物维持身体。


二是当前教材的大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等等时代变革,让老教师们有心无力,无从下手。所以仍然奋战在一线的老教师,只能现学现卖,或者转行教副科。我们学校的几位老教师幸亏身体都很健朗,没有什么大毛病,临近退休了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担任主科。他们真的是我校的功勋,是我们学校的顶梁柱。要不是他们支撑着,学校真的举步维艰,步步坎坷。


农村教师大批考入县城学校


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最近几年农村学校成了县城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


最近五年我校是分来了9名90后教师,可是已经考走了4名!有一名在编教师来我校第二年就考进了市里。有三名特岗教师特岗服务期刚刚结束,就一起考进了县城学校。


我们县城学校从农村学校选拔教师的门槛特别低:在编教师在农村工作1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就可以报名。不需要什么高级职称,也不需要农村工作年限,更不需要荣誉证书。所以在县城安家的教师一有机会就会考回去。我们县更奇葩的是进城考试没有面试,笔试题全部是选择判断,没有主观题和大题。所以考走的都是青年骨干教师


年轻人记忆力强,刷刷题就可以考高分,当然容易考走了。加上自然退休的教师,实际上这五年我校净增加只有两名教师!去年长期在我校代课的三名教师一下子全部辞职了,现在学校没有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


没有专科学历我们是不会聘用的。现在学校六个年级六个班,即使不开设副科,也得12名一线教师。可是现在我校在编教师只有6名,特岗教师4名。到秋天开学如果分不来新老师,我们学校老校长也得教课,另外还要有两位青年教师包班。


年年上岗新老师,年年教师不够用:学校教师都去哪了?


教师男女比例失衡

女教师生育致师资紧缺


笔者现在是学校唯一的青年男教师,我分配到这以后,再也没有来过男教师。我县每年上岗的男教师大概是总数的三十分之一,基本上都留在了初中当体育老师。


大部分女老师上岗后就考虑结婚的事情,先请婚假,再请产假。我们农村学校不像大城市的一些重点初中、高中,内部发文限制女教师的生育权,让女教师排队轮流休产假。


有一年学校两个女老师前后脚怀孕,预产期相差一个月,也就是说基本同时请产假。而且她们的预产期既不是暑假也不是寒假,恰好是新学期刚刚进行了一半。预产期之前女教师已经行动不便,总不能还让人家工作吧?等到她们产假结束,已经是第二学期的中考前后,只差两个月就是暑假了。


实际情况是女教师虽说按规定休半年产假,可实际上影响一学年的师资配备,导致这一年教师紧缺

其他借调方式导致的教师稀缺


下面这些情况虽然比较少见,但是依然存在。我听说的或者经历的有这些例子:


有的新老师还没有去到学校报到,就已经办了借调留在县城;有的老师才上班半年就扔下学生借调走了;有的教师考县城分数不够,排不上号,就动用其他手段借调进城。这个话题我不愿意多说,大家在评论里补充你们身边的见闻吧。


总之这几年,政府的确招聘了大量新教师,也的确全部分到了农村地区。但是农村教师流动性实在太大了,真正留在农村任教的寥寥无几,留在当地的都是本土化教师。


好在从本月开始,河南实行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教学点的老师最高可得到800元。希望这个政策能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青年教师留在农村工作,哪怕能在农村多干几年再回县城,也是好的。但愿如此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副科   老师   教师   学校   产假   预产期   更新换代   紧缺   我校   县城   笔者   暑假   身体   农村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