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岁了,还在打工,丢人吗?”

“二十七岁了,还在打工,丢人吗?”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87/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858天


前言:为别人打工,本身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今天,是我二十七岁的生日。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后,我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却忍不住泪流满面。

今天开始,我就二十七岁了。

可我依然没车没房没钱,依旧在一家小机构里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应付着自己厌恶的生活。

而四年前的我,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二十七岁时的落魄不堪。

大学刚毕业时,我和众多学子一样雄心万丈,觉得自己一定能在社会上混出个人样来;却没想到,不过几年,生活的刀锋就已把我的棱角磨得七七八八。

当初造梦时有多热情,身处现实时就有多狼狈。

看着镜中红肿的眼睛,我不禁问自己,二十七岁了,还在为别人打工,丢不丢人?

01

迷茫的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龄。

刚刚毕业几年,终于在跌跌撞撞中和社会混了个小熟:

攒了点经验,有了点人脉,精进了些技能,也只能保障自己的基本温饱,勉强立足于现实。

这边工作刚有着落,还没等开展自己的事业宏图;那边家中就跟投胎似得不停催着你结婚生子。

一步接一步,一环套一环,仿佛所有的人生大事都被安排到了二十七岁这个坎上。

如此拥挤,如此狼狈,现实却连一丝喘息的空间都不肯留给我们。

“二十七岁了,还在打工,丢人吗?”

银行卡里存款尚未超过五位数,买房买车的压力便已铺天盖地的压到了肩上。

再加上与之相伴相生的迷茫,焦虑。

我们只能不停地抓着头发,反复问自己:二十七岁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是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听从家里的安排,相亲生子;还是辞职创业,成为众多下海经商的小老板中的一员;亦或是重拾学业,努力考研?

每一条路好像都可以走,每一条路好像又都不可以走。

看着网络上风光的名人明星们,再看看自己现实里的满目疮痍,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

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二十七岁又是什么样子的?

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会和我们一样迷茫,焦虑,不知所措吗?

02

名人的二十七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笨小孩”。

他笨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天深夜,一个贼到他家偷东西,刚好到他的房间。这个贼就趴到房梁上,想等他背完书再去偷。

结果,等啊等,等啊等,等到红烛燃尽,东方破晓,这书小孩还是没背下来!

这下贼急眼了,一把翻到地下,对小孩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就这么一篇,我听你背一晚上,我都会背了!”

说罢,就把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小时候背书都这么艰难,长大了读书可想而知。

考秀才连续考了7次才考中,二十七岁时,还奔波在考清朝公务员的路上。

可就是这样一个笨小孩,创立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发起了洋务运动,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他,就是曾国藩。

“二十七岁了,还在打工,丢人吗?”

单看他二十七岁及以前的表现,谁又能想到这么一个笨小孩会有如此出息,如此成就呢?

所以说,人的际遇是多重多样的。

有的成名于少年,有的发迹于中年,还有的享福于晚年。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最终盖棺定论的是什么。

如果二十七岁,便言结局,为时尚早。

清朝的公务员不好考,那想在文化繁荣的宋朝凭文章杀出一个赫赫声名同样是难上加难。

唐宋两朝国祚共计608年,其中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真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可谁又能想到,最终领走了唐宋八大家的风骚的竟然是一个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苏洵。

有三字经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你看,二十七岁的我们迷茫焦虑时,他们也才刚刚迈开人生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他们和我们一样,也经历了挫折,困惑,怀疑……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度过了迷茫焦虑,扛过了挫折困惑?我们在二十七岁时又该做些什么呢?

03

二十七岁应该做的事

首先,理清现状,调整自己的状态。

对于迈入社会不久的学子来说,其实最大的考验就是放纵。

以前在学校里面,纵使散漫,但仍然有各种学业水平测试,早晚自习等进行约束。

但一旦进入社会,没了约束,没了测试,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摸不清自己的真实现状,便容易随意攀比,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这,往往是最致命的。

当一个人不清楚自己的真实状况,又时常喜欢自我怜悯时,放纵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

而如果一个人过度放纵,就容易陷入自怨自艾当中,就更加找不准自己脚下的土地,看不清眼前的路。

第二,对于自己的选择,死磕到底

解决放纵,恢复自律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

别管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当老板,确定了,就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就像曾国藩那样,一次考不上那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直到考上为止!

试想一下,如果曾国藩考秀才考个三五次就放弃了,那未来的晚清名臣还会有他吗?

第三,专心致志,不受诱惑

坚定选择后,自然要有万法不动我心的精神与毅力。

我最佩服苏老泉的不是他二十七岁发奋读书,而是他决定发奋读书以后,不受任何诱惑,闭门苦读十载,直到学有所成,方出门。

要知道,苏老泉读书以前,可是游侠,基本上就是大千世界到处窜。

可当他确定目标以后,就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读书,哪怕学有所成以后,也继续钻研学问。

这种专心致志的匠人精神最为可贵!

所以,二十七岁,还在为别人打工,并不丢人。哪怕你三十七岁,四十七岁,同样也不丢人。

因为为别人打工,本身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真正丢人的是,你在迷茫时用迷茫作借口去逃避,去放纵;你在焦虑时,用焦虑作盾牌去抱怨,去伪装。

末了,还要掉几滴虚假的泪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样的你,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丢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太平天国   丢人   学有所成   晚清   专心致志   发奋   唐宋   秀才   焦虑   迷茫   现实   真实   人生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