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我们常常把握错人生的重心

豆瓣8.0《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我们常常把握错人生的重心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94/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867


知乎热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时常感到忧虑?”。

在这条热议的话题之下,我看到的不止是年轻人的忧虑,更多的是人的忧虑。

无论人生哪个阶段都会产生忧虑,可以说忧虑已经成为时代疾病。

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忧虑中度过,忧虑已经走过人类生活的诸多时代,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潜在“陪伴者”。

或许将忧虑归结为精神类的“病”并不合理,忧虑是一种心病,代表着忧虑者的一种精神状态,但又没有达到病态的程度。

那么什么是忧虑,从何时开始我们开始关注人类的忧虑情绪,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忧虑情绪来提高生活幸福感呢?

在弗朗西斯的《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一书中,作者以自身作为一个忧虑者的角度,来探索忧虑的文化史,及对潜藏在忧虑中的哲学意义进行沉思。

豆瓣8.0《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我们常常把握错人生的重心

01

忧虑是病吗?

“忧虑”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在我们今天对于“精神疾病”的定义范畴中,忧虑并不在其中。

但忧虑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与之共存的精神特质。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万一”,“但是”,“如果”这类不确定的词汇,这也说明了忧虑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未知的未来的忧虑。

或者准确地说,忧虑就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

忧虑的人往往是敏感的,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惶恐,他们生活在一种不安全感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大事发生,但惶惶不安的忧虑感占据了忧虑者的精神世界。

尤其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时代,教育、住房、交通和生活无一不成为现代人们忧虑的原因。

我们甚至会调侃道:“今天你忧虑了吗?”,由此可见忧虑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通病。

豆瓣8.0《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我们常常把握错人生的重心

02

文学中的忧虑

忧虑并非当代人的专属,早在19世纪之前,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就有大量关于忧虑的描述以及忧虑相关的自助书籍也相应出现。

莎士比亚在他的多部戏剧中,将忧虑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麦克白》的第一幕中“假如我们失败了——”这一包含忧虑意味的念白,将忧虑情绪代入想象的世界中。

麦克白在妻子的怂恿下密谋刺杀英格兰国王,麦克白的忧虑在他对未来可能遇见的一切结果的想象、假设之中。

而在莎士比亚的其他文学戏剧中,同样可以看到忧虑者的存在。

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等角色,所包含的忧虑,都成为推动整个戏剧情节发展、转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说《尤利西斯》中,讲述了一个忧虑男人的故事,主人公布卢姆焦躁不安,但是他的不安都是关于家庭的:他的妻子是否对他忠诚?他们的婚姻是否出现问题?

利用文学小说表现的忧虑,在潜藏的文字背后,是对人类情绪深刻的刻画与记录。

威廉·S. 萨德勒在《忧虑和紧张,或自我掌控的科学》中思考如何该停止忧虑,书中认为:

“长期的恐惧、忧虑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其特点是一旦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点上,就无法放松。”

美国医生乔治·林肯·沃尔顿通过解决心理问题在《为何忧虑》(Why Worry,1908)中认为培养自我控制可以“减轻我们的忧虑”。

这种自我控制,其实就是通过理性思维去“治愈”非理性的忧虑情绪,但这种利用信仰治愈非理性思维的方式,却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实现的。

因此,沃尔顿坚称:“忧虑是时代的疾病。”

但究其忧虑的原因,其实就是人的欲望导致的:人们需求太多,时间太少,期望过高。

03

生活中的忧虑

忧虑还能揭示生活的本质。

在我们生活中,忧虑者随处可见,甚至包括我们自身在内。

我们会不经意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高,对自己的要求高,但是实际能力却不支持我们到达更高的境界。

忧虑情绪就在心中徘徊不去,在这种过高的期望下不安地前进。

但人类的忧虑又不仅仅在此。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许都能引发人的忧虑心情,在欲望,思考和选择的过程中,忧虑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作用。

个人忧虑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

而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偶然性的世界,也助长了我们的忧虑情绪。

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自己会走到哪一步,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论是多么成功的人都有其忧虑的事情,身处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世界上不同的风景,但人忧虑的原因却大同小异。

04

选择中的忧虑

我们对自己的选择,也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我们为做选择而忧虑,为选择失误带来的负罪感而忧虑。

因选择而产生的忧虑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学科选择的忧虑、升学选择的忧虑、工作选择的忧虑,这些选择都成为我们养成良好情绪的拦路虎。

我们经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谁都无法预知选择的结果,所谓的选择就是一场赌博,而作为这场赌局的主角,除了全力以赴尽力做好,其他的忧虑都是庸人自扰。

因为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启新的人生,与其在患得患失中忧虑的生存,不如用理性的思维踏实走好脚下的路。

那些漂浮在空中的想法多了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者要改变的不仅是个人对现实的信念,还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05

独处中的忧虑

忧虑者乐于独处,不需要被取悦。

在忧虑文学作品中,作家T.S. 艾略特在《圣灰星期三》中描述了一个通过独处忧虑,思考自我的主人公。

忧虑者在这种独自的空间中,会在头脑中构建对话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因此,忧虑者也非常善于利用阅读的文学作品,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

而这种意义的思考和分析,也让忧虑者相信事物本身远比其表面看起来意味深长。

尽管对于忧虑者而言,忧虑很难治愈,但也只有忧虑者自己明白:“我忧故我在”的深层意义吧。

06

结语

在漫长的忧虑文学和文化史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在文字中的忧虑,同时也应思考作为人,该如何在忧虑中找寻属于个人的特殊意义。

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那些无法被治愈的忧虑,我们也应该学着与之和平共处。

这世上大概真的有无忧无虑的人,但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你呢?

忧虑可以有,但是过度忧虑可能会让你蹉跎很多光阴。

《海上钢琴师》中的经典台词: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

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愿每个忧虑着的人都能踏实走好每一步,那些你今日的忧虑,必将成为你未来一笑而过的谈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文化史   忧虑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   豆瓣   重心   安全感   戏剧   不安   恐惧   情绪   思维   意义   人类   自我   未来   人生   时代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