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导语: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人总会问自己:明明我有去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尊重反而会被欺负?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问自己的人只是蒙在鼓里而已。

事实上,旁观者并非是聪明的人,只是他们站在上帝的视角了解到事实。很多这样问自己的人,本身就有一种心理怪圈,而这个怪圈已经让他们丧失了理智,扭曲了心理。

当旁观者能察觉到这一特性,而当事人反而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越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被受欺负,受到伤害。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都多重身份,扮演着多重角色。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在朋友眼里,可能我们是活泼开朗又或是郁郁寡欢的一个,也可能是那个落落大方又或者斤斤计较的一个,但不管是哪一个,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特征。我们有固定的身份角色和形象。

在家庭里,可能我们是亲戚眼中的外甥女或是侄子侄女,也可能是长辈眼中的子女或者是子女中的长辈等,在家庭成员里的关系里,有不同的关系层面。

角色的扮演意味着是否遵循人际社会交往的原则和道德规则,会涉及到我们心理是否健康的问题。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是“角色理论”,指的是“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角色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心理的影响。是想要从的社会角色上去划分,来诠释人的一系列社会行为和心理所产生变化的心理学理论。

同时,“角色理论”也是一门在人的态度和行为中如何被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角色期望影响的社会学理论。

通俗来说,就是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者是身份去解释人的行为,去寻找心理规律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早年把“角色理论”纳入到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米德认为,个体根据自身所处的地位,来实现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时,他就已经在社会上扮演着角色,成为了社会中的一个身份符号。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举一个例子:刚进入演艺圈的艺人,他们从最开始的素颜出镜到后来因为角色的需要,就要求浓妆艳抹出镜,这是一个受社会地位和环境的影响做出的改变,他需要不停的变换角色,可以是清爽年轻小伙,也可以是成熟老成的男人。

这都是出镜的需要让他们一定要去遵循的规则,是带有义务性的一种必要性。

如果在这一个过程中,因为你的不适应或者是抵触出镜要求,而又犹犹豫豫难以割舍不想退出的话,那你只能在保持自我的状态下,去寻求适合自身的出镜角色。

深层面上来说,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和蒂博的观点是他们认为“角色“是人的相互作用下,会处在某一个地位和阶段中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也是自身在个体中所处的身份,会对自身形成的一种期望系统。

在早些年,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其他学者指出,人在社会扮演的角色,是在特定关系类型中应当如何行动的一种心理规则理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了。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假设是以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互动为基础,以心理研究为出发点,那么和人际关系互动的周围就缺少不了“角色扮演”。在个体角色扮演捉中,社会心理学家对角色扮演、角色冲突和角色期望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人际关系里面,因为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会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不平等的概况也正常。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比如在爱情里面,追求者和被追求者的角色不同,追求者作为主动的一方,很多时候所处的地位可能就低于被追求者。

卑微的态度和患得患失的心理很容易出现,也使得他心理上的情绪不稳定,无形中也会把被追求者放在很高的位置,会去在意对方对自己的评价和心理预期,一旦造成了角色地位的高低的不同,心理上就会出现很大的反差,会慢慢的感觉到这段关系的不平等化。

追求者往往会付出得比较多,越想要追求的东西就越想方设法去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和尊重,可能自身并未发现什么弊端,但是在旁观者看来,你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怪圈。

你不顾一切代价的付出,长期下来,被追求者就会骄傲自大地认为你是可以随意玩弄的人,不会被珍惜,反而会被当作开玩笑的对象。

这样一种情况,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的角色

失去了自我,陷入了自我感动的状态同时又贬低了自己,当内心的渴望大于角色扮演范围的时候,人的义务和权利就转变成了讨好,这关系无形中失去了对等。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所以,当我们自身感觉到委屈的时候,就会怀疑为什么越付出,却得不到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反而被当作笑柄一样看待。

其实,当我们有这种意识的时候,就应该要停下来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太过于追求心中的欲望,而忽略了自己在社会角色中应该要得到的权益。当有这种意识才能够不放大对他人的期望值,也不会陷入心理扭曲当中。

从客观角度来说,人的社会发展进化都是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训练和领悟出来的,我们一旦偏离了角色扮演的范畴,就很容易受到排挤和委屈。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我们要清醒理智地做自我,而不是被带偏。

生活中我们有扮演孩子、职工、教师、子女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则这么多的角色当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我们孩童时时期,是我们逐渐社会化重要阶段。

心理学: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会越受欺负?旁观者告诉你原因

结语:

当我们个体如我们开头谈论的话题那样,如果我们付出越多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到想要的反馈的话,就要学会去反思。

要理智地去反思是否能为了这一件事而迷失自我,或是允许自己有错误的尝试,这都需要冷静去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以这样的卑微的角色关系,去牺牲所谓自己,去道德绑架他人,无形中也会给他人压力,你得到的权益也不会有你想象中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旁观者   这一点   怪圈   角色扮演   心理学家   人际关系   心理学   个体   角色   地位   身份   自我   原因   理论   关系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