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鸡娃”不是要反对努力 | 别让“快乐”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时事社会·热点】

1 “鸡娃”的反面

说起2021年上半年的热门词汇,“鸡娃”肯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鸡娃现象在热播影视剧中频频出现,从《小舍得》里的田雨岚、南俪,到《陪你一起长大》里的顾家伟、苏醒,家长的焦虑、担心和孩子压抑、反抗让观众们暗自惊呼:这不就是我们家吗?

信奉“鸡娃”的家长相信,不被“鸡”的孩子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鸡娃的负面作用渐渐浮出水面:电视剧中的孩子有的生病,有的和爸妈的关系一下子来到了奔溃边缘;生活中的孩子开始出现过激的、反常的行为,甚至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轻生。

于是,反对鸡娃的声音越来越多。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事。

几位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谈起,现在上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没有书面作业。考试也不许出试卷,而是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对闯关不满意的学生或者家长,还可以提出重新闯关的要求。

有的家长告诉老师,孩子做错了也不要批评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信心。有的家长直言孩子在学校快乐为先,成绩差一些没什么关系。还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奖状,去学校让老师单独设置一个奖项。

得到这种“呵护”的孩子的确是快乐了,可他们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也令人担忧。一二年级学得不扎实,到了三年级立刻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没有被严格管教的孩子,无法养成好习惯,一言不合就哭闹骂人,随手把东西摔一地。还有的孩子四五年级仍然学不会互助与分享,被同龄人排挤,找不到朋友。

显然,这样的反对虽然让孩子少了压力,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缺少管教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遵守规则,很难学会自我管理;不学习的孩子不仅成绩堪忧,而且也错过了智力发育和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

拒绝“鸡娃”不是要反对努力 | 别让“快乐”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2 反对鸡娃的目的

鸡娃或许不是一个可取的教育态度,但“绝对佛系”的反对方式未免也有些过激。其实在反对鸡娃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为什么鸡娃会有这么多害处,以及如果不用鸡娃的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既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又能让孩子好好学习。

支持“绝对快乐”的家长把矛头指向了学习。可实际上这些害处并不是学习本身带来的,而是成人鸡娃的目的带来的。

有时,家长鸡娃是因为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有期望是好事,但如果这个期望过高,甚至达不到时就会惩罚孩子或者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就会给孩子传输一个观念:我必须要达到某个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就是差劲的、失败的。我是否被喜欢、被接纳完全取决于我在学习上的表现如何。这样的孩子在紧张感的催促下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心理往往是脆弱的、自卑的,很难面对失败和挑战。

有时,家长鸡娃是出于攀比,但这种攀比往往不易被察觉。“你看人家×××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别人的孩子会法语会弹琴会打网球,如果我孩子什么都不学,那就落后了。”在此压力下,孩子很难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探索,很难出于自主自愿地去做一件事情,并享受这个过程。而且太过看重攀比也不利于发现孩子的特长,有重点地进行培养。很多时候什么都会反而不容易有突出的一方面。

不管是支持鸡娃还是反对鸡娃,其实都是为了孩子。但真正为了孩子永远不是强调一个方面,甚至用牺牲其他方面的方式来确保这个方面,而是让孩子能够成为独立、健康、喜乐、坚韧的人,而是为了让孩子既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又能获得快乐,建立起稳定的关系。

拒绝“鸡娃”不是要反对努力 | 别让“快乐”成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3 学习一定会有乐与苦

所以,要不要鸡娃其实并不是关键,问题的中心应该是为什么学习。从根本上说,比学不学和学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学和怎么学。

学习这件事,本身就是有乐有苦。

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或许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当学到知识的时候,就会有满足感和收获感之后若能学以致用,或取得一定的成绩,还会很有成就感。这时孩子会觉得,“探索”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这是开始的“乐”。

往后,每个人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些痛苦,因为学习需要耐心、需要钻研、需要有毅力、需要做一些牺牲。还有一些痛苦是学习的结果带来的,比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成绩还是上不去,比如不管多么辛苦都比不上那些一学就会的同伴。

此时,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他知道有爸爸妈妈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这样的孩子会在一个安全、自由、稳定的环境里探索出面对挫折的方法。他不仅可以克服当下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还会受到启发和鼓励,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之后人生路上的坎坷。

但如果父母着急焦虑,一个劲儿地逼孩子、给孩子施压,孩子在这件事上就是孤立无援,甚至是腹背受敌的。因为他不仅要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还要抵抗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承受父母的焦虑和指责。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重压之下逼着自己发挥出了潜能,但这种心理上的孤独、绝望、被抛弃的确是很大的伤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是被积攒下来,在未来的某个点上,孩子很容易崩溃走极端。

在父母的支持与陪伴下克服这些“苦”的孩子,会得到更大的喜乐,那是忍耐后的喜乐,是盼望得到实现的喜乐。

其实学习,不只是学会某种知识。人的一生就该是学习的一生。

学做人,学抗压,学处理关系,学面对困难……这些教育是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起进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才是一个能独立、有作为的人。

热爱学习,终身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目的   都会   快乐   害处   绊脚石   喜乐   焦虑   很大   困难   家长   路上   父母   成绩   压力   努力   关系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