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为了能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早成名,家长们早早就给孩子做规划,从小开始进行体育、音乐、舞蹈、绘画的专业训练,为高中、大学、出国、工作做万全的准备,孩子的童年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但结果如何呢?并非如你所想,有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么赢在起跑线真的是早早发掘并加以培养孩子的特长,就能让他成为同龄人的佼佼者吗?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冲过了终点就胜利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你只能不停的往前跑,才能到达终点,取得胜利。你只有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实践,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当今社会越来越复杂,曾经的“专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达尔文之所以能够提出伟大的进化论,也是得益于他广泛的求知精神和博物多闻的能力。


那么,在这个技能变迁迭代,趋势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的成长之路究竟在哪里,通才为什么能打败专才,一万小时定律真的能让你成为超强人才吗?你是否成为刻意练习的傀儡?在《成长的边界》这本书中,对于这些问题你都能找到与众不同的答案。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卫﹒爱泼斯坦,《纽约时报》NO.1畅销书作家,拥有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目前在非盈利新闻调查网站PROPUBLICA担任调查记者,同时也是《体育画报》的资深撰稿人。


这本书是席卷各大主流媒体的自我成长领域里程碑式力作,上市以来名人媒体的好评不断!比尔·盖茨重磅推荐2020年度书单——“一本戳穿专业化神话的好书”。


这本书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一流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并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正如《成长的边界》一中提到的,未来社会趋势万变,我们需要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用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成长再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1、是否需要从小开始专业训练


老虎﹒伍兹从小就体现出高尔夫的过人天赋,他才几个月大时,就开始玩高尔夫球杆, 2岁时,因为会打高尔夫上了电视节目,并且用一只和自己肩膀差不多高的球杆战胜了美国知名的高尔夫爱好者鲍勃﹒霍普。3岁时,他就在学习如何打“沙坑球”。老虎﹒伍兹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就是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天选之子”。所以早早就规划着他的未来。在进入斯坦福大学前,老虎﹒伍兹已经声名大噪。很快,他的父亲让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坚信自己的儿子将比纳尔逊﹒曼德拉、甘地乃至佛祖都更具影响力。


老虎﹒伍兹的父亲对他的独特培养方式已经成为大量畅销书的核心内容——如何培养专才,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写的一本育儿手册。老虎﹒伍兹不仅是在练习高尔夫,他其实在做的是“刻意练习”——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中最重要的方法。刻意练习的时长决定了成功与否,而老虎﹒伍兹无疑成了这一定律的代言人——还验证了这一定律的必然结论:刻意练习必须尽早开始,越早越好。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爱泼斯坦特意拿了几年前轰动一时《虎妈战歌》这本书做例子,该书作者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给自己的女儿立下各种严格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除了小提琴和钢琴什么的乐器都不许玩。两个女儿从小严格练琴,确实不错。但到了13岁这一年,二女儿Lulu开始抗争,再也不练琴——因为小提琴是妈妈的安排。


强制性早教确实能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后劲不足。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时期提前学习的积累,到了4年级后会被时间拉平。


2、这个时代通才比专才更受欢迎


工业化的分工催生了很多专才,研究者统计了几种人才贡献度的演变情况。从二战结束开始的总体趋势是专才的重要性原来越强,世界的确变得越来越专业。


专才的重要性在1985年到顶,然后剧烈下跌,通才和全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专才的作用保持了一段平稳期后在2007年,又开始下降。研究者分析这很可能是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专业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取,专才的稀缺性下降。


只关注一个方向的专业人才,一旦熟悉的规则改变,很容易满盘崩溃,并且人的大脑在处理数据方面是怎么也比不过电脑的,就像早年的阿尔法狗能打败顶尖的围棋大师一样。


而通才因为多领域的扩展,有随时变换跑道的能力,同时他们也有在专一领域精进的能力,乔布斯也曾表示,苹果电脑的优美字体完全利益于他在大学旁听的书法课。电子工程师克劳德·香农也因为在密歇根大学期间需要选修的一门哲学课程,才开启了信息时代。


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个时代最值钱的是天才,但大多数人更适合做个多面手。而成为多面手则很需要兴趣,需要更多的尝试与涉猎。


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拥有抽象思维和概念推理,从而学会通过各种事物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总结。


很多所谓专业性人才,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一些成就,就开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早早选对了路,看不上那些东一头、西一头的人,却不知道这个时代就是在悄悄淘汰那些以为有了专业性就能吃一辈子的人。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3、不设边界才能跨界


比尔·盖茨说:“我自己的职业经历非常切合通才模型……我对计算机的热情总是与许多其他的兴趣混合在一起……我相信微软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比那个时代的其他初创企业更广泛地思考。”


想要发展广泛的个人爱好和专业兴趣,成为通才,就要多花费时间——慢慢积累那些持续性的知识,而且还要放弃“赢在起跑线上”。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就应该有跨领域的学习经历和在实践中反省改进自我的能力。短期的走弯路,多实践,通过多角度尝试,然后自我选择,找到人生真正热爱的事情,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人生舞台。


跨界是为了更好地终身成长!成长不设界,未来才可期!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4、写在最后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利弊共存,早早开始专业训练,有利于早点出成绩,能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但很快遇到瓶颈,最终因缺乏创新能力和适应性而输在终点线上。


欲速则不达,别因为追求速度,而错过了路边的风景,路边的风景很可能就是创新的源泉。


要学会拓展学习的广度,去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而不是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


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终点线,让自己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亦明亦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青草布丁pudding,一起读书,看世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通才   专才   斯坦   盖茨   起跑线   终点   边界   定律   这个时代   高尔夫   老虎   领域   能力   未来   人生   专业   终点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