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今天,读到一本书,是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宁格先生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里面有这样一段智慧性的语言,我非常喜欢。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当我觉得应该是另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地评判我,如此地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诚然,这样的思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我们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

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

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我们来看一下玲玲的困惑。

玲玲为人和善,人缘不错,可是,最近却很烦心。

玲玲发现十二岁的女儿,最近喜欢说脏话,什么难听说什么。在一次三十多个人参加的家庭聚会上,大家都在互相问好的时候,女儿说,“你他妈的管那么多干啥。”这句话让所有参加聚会的人都惊呆了,也让玲玲很没面子。大家不明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

玲玲告诉我,她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问玲玲:“你觉得孩子这样说,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玲玲说自己也没有想这么多,自己真的不知道,女儿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玲玲又想了想说:“孩子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吧。”

玲玲还说,每次孩子只要一说脏话,我给予孩子的都是愤怒和指责。这样做,孩子的错误行为并没有减少,反而愈加严重了。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我们会不自觉地说,“别人家的小姑娘怎么那么乖呀”、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怎么那么好呀”。

这个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上,在自己家孩子的缺点上。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孩子。

玲玲思考了一下,也反思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觉得自己活得并不真实,好累,他觉得自己活得太虚伪了,她突然有点感谢自己眼中“一无是处”的女儿了。

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我们抱怨孩子不乖,孩子成绩不好。所有这些在不知不觉中加剧了我们对生活的不满程度。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来得更多,来得更猛烈。

所以,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悲伤,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疲倦,允许自己愤怒。

同样的,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表达,允许孩子无聊,允许孩子愤怒。

我们需要信任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安排一切,不是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当你真正的信任孩子时,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这并不是说,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为孩子做,重要的是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平和地允许非我所愿的情况发生。

所以,我们要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海宁   事情   发生   孩子   目的   地缝   小姑娘   玲玲   愤怒   样子   女儿   真实   语言   喜欢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