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大学赏樱冲突,来谈谈汉服的现状

几天前,一则新闻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一男子身着“和服”强行进入武汉大学赏樱,经保安阻拦之后,与保安发生了语言及肢体冲突。

这名男子声称自己穿的是唐装里的吴服而不是和服,不过有相关专家发声说:唐装没有吴服这个种类,吴服是和服的一种。

武汉大学校方经过多方调查取证之后得出结论:学校不允许穿和服赏樱,并且这两名男子没有经过预约不能进入核心区域。在发生冲突前,女安保进行了6分钟的劝离,而两名男子对该女安保屡有言语挑衅辱骂的行为。

并且当地派出所也回应称:保安没有做错。在下也认为保安没有做错,两名男子故意穿有争议的衣服进入敏感区域,其心可诛。

从武汉大学赏樱冲突,来谈谈汉服的现状

这个事件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今天我们谈一谈属于中华文明自己的宝藏——汉服。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提到汉服就不得不说说汉服运动,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汉服同袍复兴汉服的方式进而推广和复兴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

早在清末民初就已经有过汉服复兴运动,但由于当时内忧外患,汉服运动并没有取得多大作用。

实际上的汉服运动是在2003年开始发起:

2003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华裔青年“青松白雪”(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2004年5月31日,百度贴吧汉服吧成立,首任吧主溪山琴况上任。2004年11月12日,“天涯在小楼”着汉服独身参加祀孔大典,并撰写《一个人的祭礼》,影响颇广。2006年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的“诸子百家园”里,十几名学生身着汉服,手持弓箭,这是360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举行射礼。

这是引用于百度百科的一段关于汉服运动的历史,如有兴趣可自行百度。时至今日,身着汉服上街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多数人也已经习以为常。

汉服的主要特点:交领、右衽、系带。

从武汉大学赏樱冲突,来谈谈汉服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同袍(汉服圈的称谓,类比同志),当然,在下并不是同袍,只是一个一直在关心汉服文化的普通人。

在汉服运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骂名

从武汉大学赏樱冲突,来谈谈汉服的现状

由图可见,各个平台都有人都在吐槽汉服圈,态度是出奇的一致,支持汉服恶心汉服圈,那么汉服圈究竟干了什么才让人们人神共愤?

一句话概括之:闭关锁国,简单说来就是穿汉服的时候不准披长发、不准短发、不准戴眼镜、不准穿凉鞋、不准混搭、不准外国人穿等等等等。

若有违反,后果很严重!

遵循古制是没问题,不过真的没有必要如此严苛。

这大概也是诸多圈外人士只敢远观的原因之一吧,本想着为复兴中华文化尽一份力,不过一看到如此局面,只好感叹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罢了罢了。

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只要各位有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何愁复兴中华文化大业未成?

你对于汉服圈是如何评价的?

文章为【田川人士】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告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里斯   武汉大学   汉族   同袍   汉民   华夏   安保   唐装   衣冠   和服   中华文化   中国   保安   冲突   现状   男子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