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该如何帮宝宝进行早期阅读?

妈妈该如何帮宝宝进行早期阅读?

阅读作为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早期阅读开展得红红火火。然而,当我们追问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读什么、早期阅读怎么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对早期阅读的诸多误解依然像迷雾一样笼罩着家长和老师。

重视早期教育自然是好事,然而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它,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让孩子形成讨厌看书、厌学的情绪等。我把关于早期阅读的几个误读提炼出来,做一些分析,希望对于矫正这些误解有所帮助。

妈妈该如何帮宝宝进行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早期识字

在很多人看来,衡量一个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以及未来能力趋势的标准都在于一点,就是识字的多少。这个观念会在很多家长那里形成共鸣,并且发展成更高版本——识字训练,并美其名曰:提前为了将来打基础。殊不知,这样做其实是舍本逐末。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早期阅读的真正意涵?早期阅读与识字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早期阅读指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在学前阶段,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不是幼儿认识了多少字,而是面对一本图画读物,尽管识字不多,他能否根据图画的前后联系,根据成人的提示和帮助,乃至讲述,去预判、猜测和形成前后文关联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愿意表达自己对读物的看法,通过口头语言、涂涂画画的方式表达均可。

早期阅读可以为真正的识字、书写与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但其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帮孩子形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这种能力、兴趣与习惯是一朝养成,受益终身的。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认识、书写几个汉字,则是这一进程的副产品,一定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追求识字,那就是本末倒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终生能力的发展。

妈妈该如何帮宝宝进行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自主阅读

我的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后,都会有一个苦恼,就是班里喜欢阅读的孩子很少。无论是晨间活动、还是课间活动,又或者是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专门的阅读教室,真正能安安静静进行有效阅读的孩子真是少之又少。这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也一定是老师和家长苦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只爱看动画片和玩玩具,不爱读书?

大家之所以有这个疑惑,是因为对早期阅读还有误解,因为他们无意识中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自主阅读了,觉得孩子就应该喜欢阅读,有事没事翻本书看。其实不然,早期阅读绝不等于自主阅读。早期阅读本质上是前阅读,也就是自主阅读之前的一个能力涵养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期待孩子能够自行阅读,具备自主阅读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本身就是成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归根到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独立阅读的能力。早期阅读从总体上讲,在教师、父母的陪伴、帮主、引导、讲述下的共读,而不是给他一本书、一个空间让他自己读。

早期阅读学校阅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丢给学校,自己只要保证孩子身体健康,跟上学习进度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再做什么,以防增加孩子的压力。但是,学校教学不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全部,无法提供给孩子精细的阅读指南与实际有效的阅读保证。从早期阅读的特性来看,更适合一种亲子交互的、讨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聆听家长的讲述,自然而然地识字认读,累积故事中的经验,获得阅读技巧。

其实,应该这么说:早期阅读=学校集体阅读+家庭亲子阅读+幼儿自主阅读。学校阅读带有引导性质,很重要,但不是早期阅读的主体。早期阅读的主体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亲子阅读。有数据表明美国幼儿一年阅读700本左右的书,多数是睡前由父亲或母亲陪伴下共读图画书,这就是典型的家庭阅读模式。

妈妈该如何帮宝宝进行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浅阅读

幼儿文学绝不能因为是给低幼儿童阅读的文学,就变成了小板凳上过家家的文字。其实,纵观世界优秀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作家无一不在作品中用活泼俏皮的语言,但却是庄重严肃的态度,把他们认识的自然、世界与人生,讲给孩子听。因此,他们在幼儿文学中探讨死生,如《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探讨爱情,如《搬过来、搬过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探讨战争,如《铁丝网上的小花》《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

如果还有什么话题没有通过故事、图画书的形式讲与孩子听,那只是因为我们还未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如果你没有与孩子在低幼作品中讨论过人生与世界的问题,那请你检视一下自己挑选作品的眼光、深度阅读的能力以及与孩子共同开发作品深层内涵的智慧与耐心。

我熟悉的一个幼儿园,花一个月的时间,老师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体验了一本图画书《狐狸爸爸鸭儿子》。故事里讲到狐狸爸爸为了孵出这只小鸭子,每天将鸭蛋贴身带着。老师要求所有的大班小朋友从家里拿一只蛋,随时贴身携带着。第一个星期过去了,大部分的孩子的蛋碎了,第二个星期,几乎所有的蛋碎了,到第三个星期,只有一两个孩子的蛋还是完整的。第四个星期,老师问,狐狸爸爸是不是很了不起,这个时候所有的小朋友回答道:“是的!”这样隆重地读一本图画书,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与角色性格,更在于这一过程,孩子也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更能感恩父母之爱。

在早期阅读阶段,我们带孩子体会故事的趣味和幽默、优美与悲伤,固然是我们阅读的动力和收获。可是,也一定请记住,故事的深度和广度,是在家长、老师与孩子一起的讨论中层层发掘的。

早期阅读能力标准小贴士:

小班的孩子能从书堆里抽取自己喜爱的图书、能正确手持书本和翻页,并对其中的图画细节具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阅读;

中班的孩子,具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熟练翻阅书本,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老师或家长讲过的故事,能根据前后文的图画与文字信息,猜测故事走向;

大班的孩子,能根据相关的细节来猜测、假设验证故事情节的走向,能将前后文的信息连缀成具有意义连贯性的线索,能描述角色人物的内心的想法,就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前后文   图画书   图画   幼儿园   幼儿   自主   家长   兴趣   习惯   阶段   能力   妈妈   老师   宝宝   孩子   学校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