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都说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不快乐;而小时候越叛逆的孩子,长大之后心智越成熟。

已成年的我一直迷茫,为什么总是无法快乐起来?

为什么不敢对别人说不?

为什么宁愿受委屈也不愿意和别人发生冲突?

为什么总会无意识的讨好别人?

一度以为是性格原因让自己过得压抑痛苦,当我看到《不成熟的父母》这本书,才知道这些感受源于小时候的经历,是受不成熟父母所影响。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不成熟的父母有好情绪型、驱动型、消极型和拒绝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对孩子的感受,孩子无法获得安全感。

那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影响,孩子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治愈型幻想与角色型自我

小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等我长大就好了,我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玩具了,买最爱吃的棒棒糖了,就可以赚钱给爸爸妈妈,他们就会快乐了。

那时候总幻想着自己将来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就是治愈型幻想,是一个幻想未来让我们得到快乐的充满希望的故事。

每个人的治愈型幻想都以“要是什么什么……就好了”开始,比如,要是我能变得强大就好了,就没有人能欺负我了;要是我足够善良,将来一定有人能够更加爱我,呵护我。

不幸的是,治愈型幻想是孩子想象出来面对生活困境的解决方案,但往往是不现实的,但他们都能让一个孩子拥有一段可以乐观面对痛苦的成长经历,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就像小时候,有孩子会想,等长大后就好了,要赚很多钱给妈妈,这样妈妈就不会为了生活发愁,天天都不高兴了。其实,妈妈要是无法调整情绪,那么再多的钱,她也开心不起来。

除了治愈型幻想,还有因为不成熟父母的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关心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真实的自我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还会选择摆脱真实的自我,做父母需要的角色类型。

这也就是角色型自我,如果童年时,父母不在意我们,那么我们会选择父母所需要的角色类型来让自己在家中有一席之地。

角色型自我可能有这样的信念:我做出牺牲,别人就会赞美我、爱我,还可能消极的认为,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注意我。

当然这种转变过程是无意识的,没有人故意这么做。当我们被不成熟的父母忽视和拒绝时,我们会不断的尝试,让自己更听话、多干点家务、少点需求,希望父母就会赞美我们,爱我们了。

小时候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吗?懂事的孩子曾为了让父母省心,把自己唯一的玩具让给弟弟;懂得事得不知道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样做的代价是要压抑真实的内心需求,去做父母喜欢的事情。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听过,小时候的孔融把最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看到后,非常高兴孩子并赞扬了孩子。从此,人们都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谦让有礼,事事要先想着别人。

可能你一直奇怪,难道孔融不想要大的梨子吗?当然不是,从天性来说,哪个孩子不想要最大的,只是因为生活经验告诉他,选小的吧,那样父母会高兴、会赞美你更“懂事”。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换句话说,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压抑自己的的需求。当习惯了这种角色型自我,这种相处模式会带到成年。

在跟别人的相处过程中,,他们认为别人会和父母一样来对待他们,所以会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为了取悦他人来隐藏真实的自我。

自我掌控者与外物掌握者

另外,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相处,孩子还会慢慢内化的自己的处事风格,变成自我掌控者和外物掌控者。作为自我掌控者的孩子相信改变取决于自己,外物掌控者则希望别人来为他们解决问题。

自我掌控者是什么样呢?就是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提升自己,会通过自我反思在错误中吸取经验。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应该是自我掌控者,因为你想知道如何理解孩子和自己。

而外物掌控者呢?:是遇事习惯从外界找原因,依赖外界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的人。外物掌控者有需求时,往往会迫使其他人来满足自己,以情绪反应使别人成为他们的情感人质。

说着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自我掌控者和外物掌控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吧?

当孩子们在商店里和母亲要棒棒糖时,不成熟的母亲宁可给自己买支口红也不给孩子买棒棒糖。

这时候,有的孩子会想,一定是我今天不够乖,让父母生气所以不给我买。那么我以后要听话、乖些,父母就会给我买棒棒糖了,因此会停止对父母的请求。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这就是自我掌控者,他们会压抑下自己的需求,从自身找原因来解决问题。

相信你会说了,还有一些撒泼打滚儿的孩子呢?他们不断的哭闹,阻止父母前行,直到得到棒棒糖为止。这些孩子就是外物掌控者,他们通过哭闹来威胁或者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果和我们大多数人预料的一样,听话懂事的孩子没吃到糖,得到了虚伪的赞美,而哭闹不止的孩子高兴地吃到了棒棒糖。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怎么样,是不是又重新体会了一下,会哭的孩子真的有糖吃!

这只是小时候的不同,长大以后,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敢向他人表达需要,即便自己受了委屈,也还是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妥。

换句话说,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那么内化的孩子会以为服从父母的要求,隐藏自己的需要,就可以赢得不成熟的父母的爱。

他们还相信,要想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就要先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让别人感觉舒服。当然我们也是这么做的,通常让自己成为给予者来保持与他人的关系。

这些“懂事”的孩子不喜欢麻烦别人,所以被人忽视,也变成了家中那个最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

而对于外物掌控者,也就是有糖吃的孩子,他们的处境又如何呢?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经常安抚或者帮助外化的孩子。这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因为外物掌控者常常做出冲动的决定,使得父母的生活难以掌控。简单点说,你不满足他,他就哭闹,会给父母带来烦恼和麻烦。

我们可以看到外物掌控者觉得有能力的人理应帮助自己,和自我掌控者的不断努力相反,他们习惯坐享其成。

当然,外物掌控者也不是一直会受益,他们行为冲动,常常激怒他人,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其他人通常会避而远之。

其实,不论哪种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痛苦和压抑,所以更好的状态是两种方式得到平衡:自我掌控者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外物掌控者试着学会审视和掌控自己。

孩子对待父母反应方式不同,但潜意识里都会形成治愈型幻想,如果孩子的真实自我不被人接受,那么孩子会扮演角色型自我来获得在家中的一席之地。

不敢对别人说不,怕发生冲突,讨好别人,不成熟的父母影响有多大

你有没有发现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正是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

如果不幸遇上了不成熟的父母,请理解他们,是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育儿方式,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一个成熟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不成熟   父母   内化   棒棒糖   懂事   小时候   角色   需求   自我   原因   幻想   妈妈   真实   孩子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