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超前教育”被取消,家长焦虑又该如何缓解?

随着教育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在小时候就开始学习新知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学前班野蛮生长,家长“拔苗助长”等一系列“教育内卷”越演越烈,极大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禁止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孩子们或将实现幼小衔接阶段的轻松过渡,此举在家长中颇受欢迎,但如何能让孩子更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也让家长焦虑不已。

幼儿园“超前教育”被取消,家长焦虑又该如何缓解?

那么家长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1)调整“育儿”在生活中的占比

见过太多的家庭,生活除了工作以外和日常作息以外,剩余时间里的百分之九十都在围绕在孩子转。当家长们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教育中,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我牺牲感”:我都投入了这么多,为什么却不见成效?过分的专注与投入孩子的教育事业并不是好事,它会让我们更加焦虑。适当调整“育儿”这件事在生活中的占比,去关注一些生活中其它的事,能帮助家长缓解焦虑。

幼儿园“超前教育”被取消,家长焦虑又该如何缓解?

2)减少与其他孩子的比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有比较,就有焦虑,但每个家庭的状况都有所不同,比如经济水平、家长们的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家庭环境等等。所以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成果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家长已经有焦虑感了,就少去作比较,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3)对孩子要合理期待

很多家长焦虑的原因是,是对成效存在预估偏差。我们总是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期望无法达成,便产生一种挫败感,原本的进步与成长也连同被否定掉。我们常比喻孩子就像一颗花种子,家长就是辛勤的园丁,在刚种下种子的时候,我们对它的合理期待应该是发芽,而不是开花。合理预估每个阶段的成效,家长们的教育才会更加胸有成竹,焦虑感自然也就减轻了。

教育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孩子在什么阶段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一味地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家庭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园丁   焦虑   幼儿园   家长   花种   拔苗助长   自我牺牲   学前班   超前   成效   期待   阶段   意见   孩子   小学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