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记得高三那会班上有对小情侣,整天腻腻歪歪、甜甜蜜蜜地在一起。不过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也知道高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谈恋爱的时光和风花雪月的浪漫多数耗在了课桌前和回家的途中。

可是,老师们、家长们不是软柿子,一听到风吹草动,就立马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分手,眼看劝导无效,干脆棒打鸳鸯,女孩的父母死死地盯着女孩回家的路,而老师也在教室里埋伏了众多眼线,随时跟踪男孩、女孩的动态。殊不知男孩、女孩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他们硬生生地想尽一切办法在一起,原本温馨、短暂的复习时光在责骂、斗争中消逝;应对高考的动力转化成了对付家长、老师们的花招,最后,果不其然,如老师和家长们所愿,两个年轻人的高考成绩都大失水准。

有的人,总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有的人却总是陷入悲观的循环。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爸爸火了,他不是大明星,也并非哗众取宠的网红,而是凭借着善意的引导,硬是把高三陷入恋爱中魂不守舍的女儿,引入了一条自我提升、追求卓越的康庄大道。早恋在大多数家长、老师看来,绝对是高考的大忌和成绩的牵绊,而那位爸爸,却反其道而为之,在女儿的暗恋中发现了积极的意义,并鼓励她在寻觅爱的途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马丁·塞利格曼曾经提到过,我们每个人对某些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解释风格”,也就是某项事件的自动化思维,对一件事情的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她刚刚失业,准备在家带一阵子娃。我看到她和她四岁多的女儿正在拼装乐高积木,就兴致勃勃地观察了一会儿。

朋友:“小雨点(朋友孩子的小名),你搭的房子真棒。”

小雨点:“没有,妈妈,怎么搭呀,我上面的屋顶老是掉下来,我就是搭不好。”

朋友:“你搭的很好啊,你很棒了。”

小雨点:“不是,我的屋顶就是搭不好。”

朋友:“不是这样的,你可以做好的,来,我来帮你把屋顶搭好,房子不就很漂亮了吗?”

小雨点:“哦,妈妈你来做吧,反正我也做不好。”

朋友的爱心显露无疑,她想通过赞美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可惜她的赞美得不到女儿的肯定。

朋友随后向我诉苦,她服务十年的五百强公司,最近刚把她裁员。“为什么呢?”我问。“哎,还不是因为我英语不好,和同事没法交流嘛。”朋友叹了口气。“你都在这家外资公司待了十年了,英语不会说,听都该听腻了吧,何况你还有一个外籍老公可以当陪练。”我吃了一惊。“哎,你也知道,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好不容易工作了,谁还关心什么能力的提高呀,我虽然在外资企业,嫁了个外籍老公,但是我们平时都是用中文交流的呀。你说我倒不倒霉,正好换了一个对英语要求很高的领导……”

朋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她的不幸史,并且询问我有没有对付公司的办法。回想起来,朋友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永远羡慕别人家孩子的父母,而朋友也是在指责和批评声中长大,难怪她失去了乐观的动力,总是用各种借口来搪塞自己的不作为。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前阵子,王菲的大女儿窦靖童出唱片、开巡回演唱会、上各类节目,着实红火了一阵。这位从小经历父亲出轨、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又离异的一系列“创伤性事件”;有着纹身、辍学经历、甚至被怀疑出柜的非典型女孩,在音乐的道路上执着地追逐着梦想,目标明确,踏实勤奋、果实累累,她拥有了人生的掌控感。

有人说,王菲有钱就任性,靖童出生自带光环,星路自然就顺畅。然而,无论是娱乐圈张国立的儿子张默、还是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很多堕落的“星二代”、富二代,并没有在父母强大的光环下在娱乐圈熠熠发光,反而星途暗淡,日渐陨落。

很多人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并不是完全指父母的金钱和社会地位,更是指父母的格局和人生态度。

想要孩子拥有掌控感,父母自己就需要对生活有掌控感。

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炼炉。在父母的协助下,孩子有可能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一旦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就可以使他的掌控行为转移到各种思想上,尤其孩子失败的时候。朋友的外部归因(因为换了个看重英语的领导)和一贯的自动化思维(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我的英语肯定也学不好)深深影响着她的行为,给她的日常生活中造成了诸多困扰。而这样负面化想法,也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她女儿的身上,她的失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女儿的失控。

想要孩子拥有掌控感,父母需要正确地鼓励孩子。

朋友鼓励孩子的行为固然值得推崇,但是她鼓励孩子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真的。小雨点明明屋顶搭得不好很有挫败感,朋友不但没有说出她的感受,反而夸奖她搭的好,给人以非常不真实的感觉。而正确的做法是,她应该解释屋顶搭建的难度超出了她目前的能力范围,但她仍旧可以通过模仿或者不断练习,来提升她的能力。

想要孩子拥有掌控感,父母就需要学会放手。

你只要负责好好学习就好了,我们来做好你的后勤;选个最热门的专业就好了,就业不愁没出路;考个公务员就好了,从此一劳永逸……这是很多中国父母们普遍的心态和理念。父母擅自把孩子们的未来规划好;擅自扫清了孩子未来的一切障碍,却让孩子失去了最重要的自我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做父母的从今天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从承受失败开始体悟成长。

知名心理学家给家长的忠告:家长的格局,孩子的结局

孩子老是承受失败,会不会变得退缩呢?还有什么更好的鼓励孩子的办法?乐观可以习得吗?想更好地解决掌控感的问题,欢迎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或或APP,亲子、职场、婚恋的海量课程,总有一节能帮到你。

下载或或app,分享爱与快乐。

关注或或心理,打造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家长   孩子   英语   心理学家   光环   外籍   忠告   屋顶   格局   乐观   结局   知名   不好   女儿   父母   能力   老师   办法   女孩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