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学生的写字习惯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重大的考试中,卷面的工整程度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也经常会出现因为考试卷面问题而误失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老师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在学生时代,小学时的写字习惯和样式通常会奠定未来的写字模样,从小写字工整的学生,无论在多么慌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字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果丛小写字就乱作一团的学生,等到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多吃亏了!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

如今,在初中生群体中流行一种叫做“栅栏字体”的书写方式,这种字体因为形如栅栏一般横平竖直而得名。但这并不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字体,因为这种字体过于极端,不仅是横竖笔画很挺直,就连该弯曲的笔画也变得非常生硬。

面对这种字体时,老师们一致认为好感度非常差!甚至看起来和美观一点都不相干。虽然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发明这种字体的学生非常有创意,写起来也会更加与众不同,但还是不主张大部分学生进行模仿,毕竟引起老师的反感,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面对这种字体,老师的看法极大

每一个笔画好像是容嬷嬷的针一样,刺眼睛

每年暑假电视上都会定期播放《还珠格格》,在这个电视剧中大家一定都对容嬷嬷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的必杀技就是“针”,每次她一出场,我们就会自然联想到她用针刺向紫薇的场景。所以这种感觉是让人不舒服的。

同样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会出现自老师看到学生们写出的“栅栏字体”时,每一笔都是直直的,就像是有无数个容嬷嬷的针堆叠起来的一样。虽然不是真实的针,但每当看到它们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眼睛被刺痛了。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连在一起乱糟糟,根本辨认不出学生使用的汉字是什么

这种“栅栏字体”最大的争议就是改变了汉字该有的模样。就像是原本的横折笔画也会被倾斜一些的横所代替,横折弯钩也是如此。这不仅是自创了一种全新的字体,而是把原本该有的汉字组成也彻底改变,颠覆我们的认知。

并且,单独看一个字的时候感觉还没有这么明显,但凡是有超过2行的字写在一起的时候,简直就像是杂草一样,难以分辨出汉字真实的样子。等到正式考试的时候,难道还想让老师静下心来逐个分辨你写的答案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分析:

这种书写方式会让学生对写字产生质疑,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这个字最标准正规的书写方式是什么了。对于初中生的影响还算可以,如果这种书写方式被小学生学习到的话,就会非常严重了,毕竟小学生还在学习写字的阶段,并不能自行判断这种方式的错误性。

中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的意义非常重大

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都说字如其人,通过一个学生写出来的字就可以判断出学生的脾气秉性,如果写出来的字很端正大气的话,说明这个学生也会非常开朗乐观,如果字体缩在一团还乱糟糟的话,就说明这个学生的性格会非常斤斤计较,经常小题大做。

同样,一个学生的性格也是可以受到书写方式的影响,就像是练字可以修身养性一般,写字的时候有耐心有韧劲的话,这种长处也是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上的,比如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经常写错别字也可以证明学生出现马虎行为的可能性非常低的。

初中生自创“栅栏字体”,没有一笔是弯的,老师看后好感全无

考试中取悦老师,老师心情舒畅对考生有益

另外,学生的书写方式在考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正规考试对于卷面分的标准很模糊,几乎也不会单单因为卷面工整程度影响考生的分数,但我们还是要承认考生的字体规范的话,老师的心情就会得到取悦,从而从另一方面影响考生的成绩。

毕竟阅卷老师在批改试卷的时候,任务量过于繁重会非常考验老师的耐心的,如果老师的心情不好,很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的情况,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字体的时候,更没有耐心细细甄别你的答案,从而影响考生的成绩。

今日小结:

对于这种“栅栏字体”你有什么样的看法?你觉得这种字体应该被提倡吗?还是要被明令禁止呢?如果被大范围使用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你认为学生的字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好感度   初中生   栅栏   字体   老师   卷面   汉字   嬷嬷   工整   笔画   好感   考生   成绩   方式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