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阅读这些几十年前写就的文字,就像阅读一段传奇。传播科学的篇章千千万万,但像这样清新活泼、童趣盎然的,并不多见。创作科普名篇的大家为数不少,但像他那样躺在轮椅上60年如一日、著述有数百万字、影响好几代人的作家,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他叫高士其。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13岁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高士其(1905~1988),我国著名科学家、科学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善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我们的土壤妈妈》、《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翻译《世界卫生事业的趋势》、《苏联医学概况》等。

半个世纪中,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在我国科普界高士其无疑是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不仅是他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是他的身残志坚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高士其原名高仕镇,出生于福州,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每天由护士帮他穿衣、漱口洗脸,喂饭。因为不能咀嚼,所以每天的饭食必须做得很烂。早饭后,在护士的帮助下,做十多分钟的简单的体操。然后,阅读一些报纸。在写作之前,必须把稿子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写出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给秘书,让他记下来。

可是,有时因为声音低微或是遇到难懂的名词,即使秘书集中全部精力也不能够听懂,必须反复说十几遍才能领会。很多时候,辛苦地工作了三四个小时,一篇科学小品还是没有写好。每天即使用完了全部的精力也只是能够写七八百字。他算了一下,大多数时候,一篇小小的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需要五个上午的时间,付出的辛苦不知是健康人的多少倍。

1928年,23岁的高士其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细菌学系实验室助理。他最初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小魔王”,是“食物毒细菌”。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他竟然亲口吞食减毒的食物毒细菌做自身传染试验。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第二排左三为高士其)

这年暑假之后的一天,他在返回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研究脑炎病毒时,实验室里一个盛着过滤性脑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此时高士其正值左耳发炎,病毒顺耳膜侵入他的大脑,不久即显现脑炎病的症状,以致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造成了他终生不治的残疾。

然而,坚强的高士其还是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并在1930年返回祖国。起初,他在南京中央医院任检验科主任,可不久就因为看不惯院长的贪赃枉法,愤而辞职。随后,他做过翻译和家庭教师,又在上海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一起创办了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参与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在1935年到1937年两年多的时间里,身残志坚的高士其克服重重困难,发表了近百篇科学小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37年11月25日,他历尽艰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个红色科学家”。从1949年到1965年间,高士其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2000多行诗歌,出版了20余部作品。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高士其与儿子高志其

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的作品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到九龙的交通断绝,地下党组织与高士其失去联系。高士其一人病倒在床上,两三天没吃东西,幸好被一位留下来的邻居老太太发现,每天烧点稀饭喂他,才没被饿死。后来,地下党历尽艰险把他从香港转移到桂林。不久,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桂林,外出求援的谢燕辉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自愿前来”照顾高士其的李小姐,又趁机席卷而逃,连一顶防蚊的帐子都没给他留下,并把他反锁在房间里。

这时,高士其求助无门,饿得两眼发黑,夜里成群的蚊子叮得他浑身是包,幸好地下党组织委派青年作家马宁去看望他,才及时把他救了出来。随后,党组织派马宁夫妇把他从日军炮火轰击下的桂林送到昭平县。有一天晚上,他们在逃亡途中住在一所关帝庙里。谁知这里老鼠特多,高士其又困又累,睡得迷迷糊糊的,被老鼠咬得鲜血淋淋,直到咬掉了他的一块肉才被痛醒。他挣扎着坐起来,用手去捂着脚后跟,老鼠肆无忌惮地去咬他的手指。第二天清早,马宁夫妇才发现高士其的惨状,痛得直哭..…

这个时期,他除了写科学小品外,又将科学内容和诗歌形式结合起来,尝试写作科学诗。所谓科学诗,用他的话说:“科学中有诗,诗中有科学,科学就是诗,诗就是科学。”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超人的毅力与病魔展开了搏斗:在发病的时候,他顽强地挣扎着,每一次脱险都是在与病魔做最后的斗争,似乎要耗尽全身剩下的最后的一点力气;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呼吸着一口气,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在他却是那样的困难—口水不住地往下流,眼睛不住地往上翻,他似乎看见了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的那些与细菌抗争的顽强的战士,又获得了一些与病魔抗争的勇气;有时候眼皮不知不觉耷拉了下来,就像是被一位脾气不好的人控制一样,事先不打一声招呼就关闭了他看着外边世界的门窗,“咽”地一声被锁回了那无边的黑暗中,需要通过别人的按摩,才能够再次睁开眼睛,再坚持工作一会儿……

高士其一生经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令人心酸落泪,但他却在科普创作的道路上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重的精神巨人。

高士其一生共著书30多本,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普论文及科学诗,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组建和壮大科普队伍,建设和发展科普事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以及恢复和振兴科协做出了重大贡献。你肯定不会想到,这样伟大的科普作家竟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由于在新中国科普事业中的斐然成就,他也缔造出了中国科技界几乎无人超越的成绩:去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1995年4月26日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宣告成立; 1999年国家设立“高士其科普奖”,成为中国科普界的最高奖;1999年12月,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高士其星”;北京保留了“高士其故居”,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幢科学家故居。

“常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你呢?”“不可否认,是党的关怀和教育,使我增加了无限的勇气和信心,去克服疾病所带来的困难,使我能为科学普及工作而献身,使我在科学进军的道路上成为一名永不退却的小兵,这就是我的幸福。……”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很多人称他为中国的霍金——高士其。他的儿子、著名辞赋家高志其赞叹道:“宇宙之宏观,生命之微观,非微亦非宏,无二亦无别。”

高士其说:“因为我是一个战士……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策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4年12月,高士其又亲笔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这的确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掩卷之际,除了敬佩高士其的敬业精神外,我想,时下科学幻想小说成了阅读热点。相对而言,科普小品的创作,却少有问津。人们需要科学幻想,更迫切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知识传播。在科普创作上,我们呼唤有第二个、第三个“高士其”的出现!


中国霍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芝加哥大学   霍金   中国   身残志坚   生命   科学幻想   脑炎   党组织   病魔   细菌   顽强   小品   困难   作家   科学   作品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