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从前,村子里有一对夫妇,他们养了一群鸡。别的母鸡每天都生一颗鸡蛋,其中有一只母鸡,每天都给他们生一个金蛋。

他们刚开始特别开心,可时间一长,就有点沮丧,每天一个金蛋,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成为有钱人呢?

然后想来想去,这只母鸡能生金蛋,那她的肚子里一定有一大块金子,如果杀了鸡,把那块金子取出来,不就马上就会得到一大笔钱了吗?

这对夫妇越想脑袋越发热,于是再也等不及这只母鸡下金蛋了。他们捉住母鸡,一刀就把它杀了,打开肚子一看,发现这只母鸡和一般的母鸡并没有什么不同。

结果,这对夫妇不但没有得到期待的一大笔钱,反而把每天稳得的金蛋也失去了。

常听人说:人活着,就要克制自己的贪念和欲望。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01

欲望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但是,驾驭不好它,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满足和快乐,而是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虎,会吞噬掉所有的希望和幸福,甚至是全部的生命。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孟子精义》中的吕希哲语录。意思是说,天下最难把持的是人的内心,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朱熹引用这句话,是对孟子所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的一种注解。

意思是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的善性纵使有所丧失,也不会丧失太多。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就算善性有所保存,也不会保存下来多少。

欲源于心,即为心欲,心欲若壑,深奥莫测,一旦洞开,便永无填满之日。可以说,一个人的欲望,是由心性左右,由内在去把持和主宰的。

为什么说“心”为“难持之心”?是因为一个人要保持内心的纯净或是守住心底的美好,需要有不可小视的定力;为什么说“欲”为“易染之欲”?是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奢望欲求极容易泛滥,一不经意就会为欲望所惑,掉入欲壑难填的万丈深渊。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一个人如果对欲望不加以节制,而是任其泛滥,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克服不正当的欲念,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内心。这正是古人修身所说的正心诚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忘初心。

要做到“灌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就需多一份学养,多一份理性,多一点把持,多一点自控,不断地砥砺和淬炼心性,通过有意养心,刻意修身,做到清心寡欲,胸襟坦荡。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纵横于内心的种种欲念,唯有学会“扶正祛邪”,才能不断地破除心中“欲贼”,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去摒弃心中不正当的欲念。

养心才能清心。养心的关键,就是要从“慎”如流,着眼细微处,从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出发,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真正控制好、约束好负面的欲望。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02

正如王阳明所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改变人心的工作,刀刃向内的工作,自我革命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难与易之间,我们依然要分得清、理得明。正因为素心难持,我们才要具备见贤思齐之心,注重自身的修为,强化自我修养,汲取和学习先哲圣贤的智慧和美德,选择让心灵多一些庄重和美好。唯有如此,我们所处的世界才会洒满阳光。

“养心”“清心”一直是中国士人绵延不绝的传统,从《周易》的“君子以恐惧修省”到曾国藩的“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甚至故宫中明清两代帝王主要居住的寝宫也取名“养心殿”。

在一代一代士人的践行体认中,“养心”“清心”不只是一个理念,更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案例,如明清时期流行的“功过格”一类,均同于此。此外,静坐、日记、书信、书法、读书、交游等等,都被认为是“养心”“清心”的有效途径。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在现实社会中,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猛增、竞争加剧的同时,人类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在物质的诱惑中产生种种追求,而每一个追求的背后都隐藏着欲望,而过多的欲望正是人类种种痛苦的根源,导致一味被外境迷惑而失去了本质。

纵观人的一生,似乎不在愁中即在病中,一直为物所累。人们早已抛弃平淡而简单的生活,沉溺于复杂和繁荣中无法自拔。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私心和欲望而失去了人生应有的快乐。只有摆脱贪欲,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内心恬淡虚静,人的真诚淳朴的本性方能持守不失。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03

在非洲大草原上,也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当一只野兽在前面奔跑时,成百上千的野兽会毫无理由地跟着狂奔。如今,比较讽刺的是:许多人自诩为智商比动物高,但在看到别人贪执于财物时,自己也开始没头没脑地贪执。

其实,我们应当扪心想一想:“我一定要这样做吗?别人买一栋豪宅,是不是我也要买?别人买一辆好车,是不是我也想有?……”

王小波有一句话: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人应该学会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在能力范围之内,竭尽可能将日子过得精致有情趣,这是一个人对生活,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每个人,就是要有点欲望,看透生活又不向生活低头,物质和精神都强大起来。永远坚持取悦自己,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性感。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面对诱惑,守得住本心;面对困难,不忘记决心;面对挑战,不轻易失去信心。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我很喜欢《浮生物语》里的一段话: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如果一条鱼,非要把飞翔当成幸福;如果一个并不好看的人,非要得到“美人”的赞誉才觉得幸福;如果一个失去挚爱的人,非要执着于“未失去”才觉得幸福的话,幸福已经离他们太远太远了。

我们要的是幸福,而不是被满足的欲望。警惕不能驾驭而过分膨胀的欲望,才能够获得最初的心。

我们终要学会,对内心欲望坦诚相待。

能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孟子   内心   欲望   初心   士人   养心   朱熹   欲念   心性   母鸡   夫妇   所说   情绪   自我   幸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