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朋友圈里,总能羡慕嫉妒恨的看到很多“完美妈妈”

她们衣着得体,容光焕发,身材标准,状若十八。

她们下厨能做出教科书般的辅食,转身就能摆出专业的瑜伽姿势

她们带孩子走遍山川大海,诗和远方,她们连念绘本都带着专业的播音腔。

她们展示的成果(娃)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乖巧可爱,出口成章。

她们的家里永远一尘不染好似样板房,孩子穿的永远精致美丽直接就能摆进橱窗。

她们出门带娃的照片看起来就像在走国际米兰的T台自带打光……

我看着镜子里蓬头垢面肤色暗沉的自己,回头再看看满屋乱蹦状若抽风的孩子,狗窝一样的客厅,满墙的涂鸦,满地的玩具……唔,从科学角度分析,她们应该是外星人!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每次被这种对比伤害到体无完肤的我,总是要深刻的自省一下:我是不是太懒了,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我是不是应该更勤快一点更积极一点对孩子更上点心,可能孩子就会更高更快更强,更美更聪明更漂亮……

然后我带着这样的愧疚欲振乏力的继续对娃“放养”着……

很多时候,总会在内心纠结一下,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呢?

育儿过程里,总有那么多悔不当初:“要是孩子X岁的时候,我们怎么怎么注意,怎么怎么培养就好了”

这样的心态,贯穿着带轩辕的始终(三宝之后,有很多之前的疏忽或者错误在他身上有机会修正了)

比如如果他们小的时候早点给戒掉奶瓶就好了,不至于现在奶瓶龋那么严重;

如果他俩小的时候网络这么发达就好了,我能更早的知道更全面的育儿知识;

如果刚发现他俩发育迟缓的时候尽早干预就好了,可能比现在进度好一些;

如果他们学前的时候给上专业的学前班就好了,可能现在不至于这么难跟上;

………………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前段时候,这种如重锤击脑的愧疚又一次敲中了我,那是在看育儿书籍的时候,看到一本早产儿爸爸写的书《早来的天使,一个爸爸创造的早产儿教养奇迹》,他的女儿出生体重是1.1公斤(轩辕当时是1.25公斤),被医院诊断为高疑似脑瘫儿,孩子爸爸和妈妈奔波跋涉8000余公里,深度拜访数十位医学专家,坚持上千个日日夜夜为孩子做康复训练,抚触、追视、追听、游泳、被动操、感统训练、语言训练……终于,在三年后,孩子的所有指标全部转为正常。

看完内心的沮丧无以复加,在轩辕的成长过程里,最初的两年,我们对于早产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几乎一无所知,总以为从医院保温箱出来之后孩子就已经度过了难关,医生对于孩子的后期抚育也并没有更多的指导,只是告诉我们要关注孩子发育进度,出院后一个月曾经去儿保科做过检查,发现孩子有手指内扣和脚跟不着地的情况,大夫也只是告诉我们回来要多抚触,我们虽然也照做,但完全不知道这些小小的动作不足意味着什么,对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孩子一直进度慢我们也都觉得因为是早产儿所以都是正常的,直到孩子两岁半被提醒“疑似自闭”之后才惊觉,似乎太多康复的黄金时间都已经错过了……

而即使两岁半之后,我们开始注重孩子的康复训练,内心也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方式的,我们只是着急如何让他们尽快说话,尽快跟上同龄人的理解能力,当最终开始选择系统的感统训练时,孩子已经快四岁了……

那个时候咨询了一位北京的专家,专家毫不客气的说:“你们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最佳训练期,以后哪怕训练跟上,前路也会非常非常困难,尤其当孩子上学之后,你们会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这些年,我一直在看各类育儿书籍,从孩子的发育到心理,而当我终于学会了比较系统的知识对轩辕当初的情况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似乎,一切都晚了……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上周的时候,带娃去试听了一节全脑感统课,机构给我们做了一个专业测评,轩轩目前的进度是感统重度失调,听觉记忆广度到了5岁的水平,长时记忆4岁左右,视动统合能力4岁10个月,辕辕则基本都在4岁甚至往下的水平,因为有些项目他无法理解,也做不到。

而他俩的生理年龄是7岁8个月。

其实,和我预想中的年龄差不多,所以他俩目前面临的学习困难可想而知,让四五岁的孩子去上小学,本身就是对他们心灵和智力的巨大考验,他们所感受的挫败和无力,以及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都有可能会导致最糟糕的结果。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机构老师和我聊了很多,关于如何训练如何加强他俩的能力,我苦涩的听着,问她:现在训练,还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老师想了想:肯定不如从小训练效果好,但是终归对他俩还是有帮助的。

但是后续的试听中,他俩对课程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回来哭着跟我说不想上这个,想上另外一个,轩辕其实目前对于课外班多数都能接受了,这一年来也参加了很多试听课,我们会根据他俩的偏好以及能接受的程度去选择,因为如果他俩排斥的话是根本学不进去任何东西的,必须要选择能与他俩有效沟通的老师,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针对他俩进行辅导,才可能有效果。

至于学什么,一开始其实也急着想让他俩补补课堂知识,但后来我和小哈也想清楚了一件事,让他们勉强跟住小学课程是不太现实的,现在他俩更多的需要过沟通关,理解关,需要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并且按照指令行动,需要的是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至于课业,反倒是最后一步的事情了。

但那天老师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让我抑郁难解的内心有了一丝丝宽慰:“这两个孩子在我接触过的感统失调的孩子里算是比较重的,但是他俩很难得的是心理状态很好,很阳光很快乐,其他感统失调的孩子,或多或少会伴随有心理问题,有的已经发展到自卑乃至自伤的程度,可以看出你们对孩子的心理保护做的还是很好的,并没有把焦虑和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夜里和小哈讨论,小哈说:也许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正如我们当初所说,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最先要保证他们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成长,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沉思良久,是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我有太多做的不够完美的地方,有太多悔不当初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轩辕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母亲,如何正确的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我已经在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这个角色,不曾对孩子有超出他们能力的期待和要求,不曾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曾勉强他们去追赶同龄人的进度,只关注他们自身的进补,自身的努力,我们始终站在一起,始终做好自己,始终抱着欣赏与鼓励的态度,哪怕内心焦虑,也不曾教条的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增加他们的挫败感。也许旁人看起来有些纵容有些无为,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也许快乐阳光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跟完美妈妈,还有一光年的距离


何况,他们一直在进步,哪怕慢一点,那也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坚实脚步,不是被我们拖拽着前行。

我想,我需要接受的是自己的不完美和孩子的不完美,我们都距离完美有一光年的距离,但我们至少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谨以此文,给近期焦虑复发的自己一些安慰,在困难的日子里,为所当为,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起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保温箱   打光   轩辕   悔不当初   早产儿   奶瓶   同龄人   焦虑   进度   内心   爸爸   距离   能力   妈妈   老师   完美   孩子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