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令人头疼的“插话王”怎么办?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大人说话的时候,孩子总喜欢问东问西,不停地插话,打断别人。父母也许在责怪孩子没礼貌,可是你知道孩子喜欢打断别人的真正原因吗?

家有令人头疼的“插话王”怎么办?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揭秘“插话王”的3大诉求

“插话王”可不仅是爱在家里插话,他在哪儿都会插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来看看下面几个场景就明白了。

1. 求表扬

老师正在给全班小朋友读《一园青菜成了精》这本图画书,老师刚念完“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成了精”,苗苗立刻就开始接“最近几天没人问……”老师严肃地说:“我说话的时候,你别说!”

苗苗是故意插话吗?当然不是。她想说的是“我也会!”原本想在老师那儿得到认可,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对孩子说:“你也会呀!你跟着老师一起讲”,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尴尬。

有的时候孩子原本在自己玩,父母刚好抽空谈点儿正事,谈着谈着,孩子可能突然跑过来说“你看你看,我捏的小熊!”其实这都是孩子想要求表扬的表现,并非故意插话。

2. 求关注

妈妈和几个阿姨在聊天,锐锐总是时不时地拽一下妈妈的衣服,然后没头没脑地说一句:“妈妈你看,我喝了一大杯水。”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孩子缺少玩伴或者与玩伴不熟悉,而父母亲又在和别人热聊的情况下。孩子因为感觉无聊被冷落而故意打断谈话,以求得父母的关注。

3. 求参与

爸爸、妈妈说到“工作计划”的时候,牛牛突然冲过来说:“小朋友去活动区就做计划!”妈妈“哦”了一下,继续和爸爸讨论。当说到“周二”的时候,牛牛又冲过来拉着爸爸的裤腿大声说:“周二我上舞蹈课!”

很显然牛牛是故意插话的,而且插得很有水平,说明他非常认真地倾听了爸爸、妈妈的谈话,并且努力地捕捉到自己可以参与的信息,反应特别迅速。很多时候孩子这种插话都是想参与大人的谈话和讨论的一种信号。

如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

家有令人头疼的“插话王”怎么办?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面对小小“插话王”,父母应该先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插话,避免直接指责、批评,先调整自己的行为,看看可否让孩子一起聊聊,是否冷落了孩子,然后再通过一些小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较好的谈话习惯。

日常生活中制造些能够让孩子参与的话题,给孩子参与谈话、讨论、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问:“周末我们去哪里玩呢?”

进行不允许孩子参与的谈话之前,与孩子进行约法三章,告知大约的时间:“我要跟叔叔说点儿事情,就是你搭出一个十层楼那么高的房子的时间,你先自己玩一会儿积木,搭好房子告诉我。”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在大人聊天前,可以假装在孩子的耳朵上按下按钮,玩一个“只能听、不能说”的游戏。帮孩子克制插话冲动。如果孩子打破了规矩,可以有个小小的惩罚,但如果出色完成则给予奖励,逐步提高孩子自我控制的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插话   约法   青菜   玩伴   小朋友   大人   爸爸   家长   说话   父母   习惯   房子   自我   妈妈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