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最近,杨幂因参加一档综艺节目上了热搜。


当看到墙壁挂着“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5句话”时,杨幂的表情变得非常严肃,她认真的说:


“我这辈子都不会对我的孩子说这种话。”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还在后面的访谈里,表示:


“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虽然外界常有声音指责杨幂忙着工作不陪孩子,但从这件事可以感觉到她的内心深处还是爱着孩子的,是个开明睿智的好妈妈。


尤其在尊重孩子这个教育理念上,值得我们学习。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不尊敬孩子的父母,正让孩子不堪重负


一个教育家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人遭受到不尊重、攻击的时候,他的痛苦程度和肉体上的疼痛是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不尊重、辱骂他人,跟直接殴打没有区别,甚至更容易给人造成心灵的创伤。


然而很多父母却喜欢以羞辱打击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前段时间,贵阳街头一个小男孩身穿一条底裤在大街上扎马步,引起不少路人的围观。

据男孩母亲称,男孩在学校摸女同学屁股,所以她用这样的方式惩罚他,让他感同身受。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说: 让孩子失去自信有千百种方法,但重建自信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孩子犯错确实应该被教育,但用这种侮辱的方式教育孩子,只是用一个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这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比打他一顿更严重。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有独无偶,教育家尹建莉分享过一个育儿故事,她说:


曾经遇到一位女性,因为5岁时尿床,几乎被毁掉一生。


起因是这位女性第一次尿床时,被父母批评,内心非常羞愧。


于是到了晚上,她因为害怕尿床不敢睡觉,结果不小心睡着后,再次尿床。


父母对此非常生气,以为她是故意的。为了惩罚她,母亲故意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她。一边抱着湿被子往外走,一边大声指责她:


“这么大了,还尿床,别人看到多丢人。”


于是她尿床这件事失控了,她越害怕尿床,就越频繁尿床,父母越想靠打骂侮辱的方式纠正她尿床,她越难以克服,只好穿着尿不湿长大。


因为尿床,她放弃名牌大学的机会就读家附近的学习,只为了不住宿;因为尿床,她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因为尿床的毛病被两任男友分手,为此她多次尝试自杀。


后来有一天,当她意识到频繁尿床是父母打骂羞辱造成的后果,她疯狂的向父母喊出内心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让父母认错。


自此这个毛病奇迹般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也大为减少。


可惜尿床的毛病好了,她内心的自卑和创伤却无法消退,这件事也毁了她的一生。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作家桐华曾说:“孩子在很多时候比大人还爱面子。因为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用侮辱的方式教育孩子,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容易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创伤,这样的孩子长大,要不极度自卑,要不攻击性强。


爱孩子,就请尊重他。不要当面评论孩子,更不要在众人面前数落他。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尊重是了解孩子的前提,过度干涉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家孙云晓说: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左右孩子的行为、意愿,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他们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认为自己走的路比孩子吃的盐还多,对于孩子自己想法和意见,往往选择忽视和轻视。


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孩子不会因此变得更加优秀,反而因为父母的无视,引发种种教育问题。


2018年,北大才子王猛与父母决裂,还写万字书信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一时间引发全网争议。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文中,他痛苦的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母亲控制欲强,喜欢按照她的喜好包办事情。


一年级时,学校文艺演出,要求所有学生穿齐膝短裤,母亲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让王猛穿长裤参加,导致他被老师批评。


因为被母亲剥夺了动手能力,一年级了他还不会剥鸡蛋,结果被亲戚嘲笑,而父母对此置之不理。


五年级时喜欢奥数,母亲不想让他参加,一次王猛不下心丢了一个文件袋,被母亲抓住机会讥讽:“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了。”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初中开始,父母不尊重他的意愿,安排他进不想去的学校读书。


高中被欺凌向父亲求助被无视,还教训他:“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而母亲要不漠不关心,要不说风凉话。


考上北大甚至出国留学时,在他明确表示不想和不喜欢的亲戚、父母的朋友交往的情况下,父母还是会安排他们“照顾”他......


从王猛对父母的种种控诉中,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快乐,反而是无尽的痛苦和无助。


正是因为王猛父母不尊重孩子,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意愿;王猛的生活能力极差,人际关系屡次碰壁,内心极度自卑。


最后多年委屈和愤怒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王猛与父母现行渐远,最终断绝关系。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作家毕淑敏曾说: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 ”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们不是父母的所有物,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给予他们以无限的尊重和关爱。


爱孩子,就要归还他的自主选择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再去因材施教的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他去过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养育孩子是一场目送,尊重孩子才能让他走的更远


冰心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这种尊重,不是溺爱孩子或者放纵孩子的错误,而是看见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给予孩子平等和言论自由。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对此,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家陶知行的一个故事,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有一次,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


走上讲台后,他一句话都没讲,直接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目瞪口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他从容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左手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公鸡去吃米。可是公鸡因为恐惧,光会叫唤不吃米。


于是陶行知又掰开公鸡的嘴,想要把米硬塞进去,结果公鸡光顾挣扎不肯吃米。


最后,陶知行便把公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给公鸡自由的空间。


很快,大公鸡轻松的抖了抖翅膀,悠然自得的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知行才开口演讲:“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嘴里,它都不肯吃。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的自己吃米。”
“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的多。”

台下听众这才恍然大悟,一时间掌声雷动。


养育孩子也是这样,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强行干涉,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才能走的更远。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黄磊曾在《我向往的生活》中谈及对多多的教育,他说:


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要做的是,教会她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那她就要承担不做的后果,对自己负责。


正是黄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年仅13岁的多多做出了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成就:


10岁就登上舞台表演舞台剧为法国电影《小王子》配音参与巴黎Bonpoint大秀在公众场合与外籍友人自如交谈翻译出版了包括《幸福先生》、《小猫咪追月亮》等多部英文绘本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爱孩子,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最优秀的父母,往往都有这个特质


最后想用黛安·伦曼斯的一首小诗结尾: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尊重和理解,最成功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所谓父母,就是不断目送孩子的背影,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父母   教育家   公鸡   创伤   特质   意愿   自卑   侮辱   教育孩子   毛病   内心   想法   母亲   方式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