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文| 优优妈妈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近日,深圳三岁女童被幼儿园劝退,引发家长热议。劝退的原因及其简单——校方嫌女童家长事多,对孩子过度保护。原来,几个月前,女童手指被同学不小心踩伤,长了一个血泡。对此家长特意找到幼儿园,要求对方家长赔偿。虽然血泡不大,但校方考虑到孩子间的碰撞是无意的,出了事也怪学校没监督好,于是园长以个人名义赔了钱。事情本该到此为止,然而前几天,女童父母发现孩子背后几道红痕,问过女儿说被同学抓的。这再次点燃家长怒火,到幼儿园要说法。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校方查看当天监控,发现孩子一直独自玩耍,推测孩子是不是自己不小心抓伤。家长听后及其不满,无论校方如何解释,都坚信孩子是被欺负。最后校方只好委婉的建议家长退学,选择自己更信任的幼儿园。事后,孩子老师接受采访,委屈的在镜头掉泪:这个孩子只要被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她就说成别人打她。家长三番两次的质疑,自己无力招架,为此已经三次向校方提出离职。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心理学家 Nancy Darling 说:“养育中最难的事是平衡孩子对自主性的需求和家长对安全的考虑。”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宝贝,容不得丝毫的受伤。然而父母再爱孩子,也无法代替孩子度过他们的人生,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面对孩子之间正常的摩擦和冲突,我们需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了解前因后果后,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倘若父母过度保护,对于孩子而言,只会沦为他们成长道路上阻碍与干扰。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优妈一直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伴随着冲突和交流。小到互相推嚷抢玩具,大到互相打架或谩骂,其实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外在表现。倘若父母一味地保护孩子,只会阻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记得《妈妈是超人》的嘉宾马雅舒,就因为过度保护女儿被网友热议。发现女儿碰到桌角受伤,她不顾丈夫反对,清空了客厅所有的家具,只留一个光秃秃的地毯用于吃饭。害怕孩子受伤生病,她不许孩子靠近门口,不许孩子去玩沙子,不许孩子触摸鱼鳞,试图把一切风险扼杀在摇篮。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孩子犯了错,只要一哭,就舍不得教训。孩子想要什么,假哭几声,就会妥协。在她的过度保护与溺爱下,女儿3岁了,还在穿尿不湿,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脱裤子,不会独自上厕所。这导致孩子上幼儿园时,完全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不断的陷入崩溃的情绪,面临劝退的局面。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马雅舒爱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这种密不透风的母爱,看似是为了孩子、保护孩子,实际却压抑了孩子探索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反而害了孩子。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庭院里长不出参天树,花园里练不出千里马。别让你的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如果说家长竭尽全力保护孩子不受身体伤害,是出于爱的本能。那么,过度保护孩子到对错不分、恩怨不明,则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前两天,安徽一名43岁老师周安员崩溃投江溺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他的家人表示,周老师的失联去世和在学校的两起遭遇有关。其中一起,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用尺子打了几下调皮的学生以示警告,结果被学生家属当众扇了两个耳光。另外一起,因为制止殴打女生的男同学时过于用力,在男孩身上留下淤痕。男孩称“伤是老师打的”,于是家长找上学校,威胁老师并发生肢体冲突。经报警和校方调解,赔偿对方检查费用930元。这对周老师打击很大,因为赔偿就代表他错了,而他认为制止学生打架的行为本身没错。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事后,他的家人曾说,自己劝过周老师离职。但是周老师却以喜欢当老师为名拒绝。平时他的电脑里都是备课笔记,日记里都是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家庭状况,需要关照方面。而第二起冲突的男孩,因为是单亲家庭,曾被周老师特殊关照,从三年级开始,就一直给他免费补课。这么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的一位老师,却遭到了家长如此无知且愚昧的对待,真是让人寒心。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起。还记得去年火遍全网的辞职信么?去年6月,河南的一位小学老师,因为把孩子默写古诗的成绩发到家长群,引发部分家长不满。一些家长要求老师登门道歉,不然就要告到教育局。老师只好在家长群发了一条长长的道歉信,跪求家长原谅。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人人都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但逼着老师“跪下”的,是站在孩子背后的父母。一旦老师人人自危,害怕管教孩子失去饭碗,那么对于孩子的错,他们只好视而不见,其结果就是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孩子的错误一犯再犯。这种过于“护犊子”的恶果,终将由家长买单。别溺爱孩子,别苛责老师,毕竟真心希望你家孩子成龙成凤的,除了父母,就剩老师了。不放纵孩子的错误,放手去让老师管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和保护。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事实上,优妈非常理解父母想要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不受委屈的心情。但在处理孩子遇到的冲突或危险时,理智和客观是永远不能丢弃的底线。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处理这些孩子间的冲突?对此,优妈建议遵循三个原则:1、孩子正常的冲突碰撞,并非故意的行为可以忽视。让孩子自己处理,大人不必过度插手。在综艺《妈妈是超人》里,有一对可爱的兄弟,大的叫安吉,小的叫小鱼儿。有一次,哥哥抢走了弟弟的玩具,弟弟马上大哭并打他,兄弟俩生气的互不搭理。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妈妈胡可没有插手,淡定的等两个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没过一会,哥哥为了活跃气氛,唱起了歌,弟弟也随之加入,两兄弟又快快乐乐的一起玩耍。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你看,小孩子就是这样,前一秒还为一个玩具争吵哭泣,下一秒又甜甜蜜蜜的玩在一起。面对孩子间的正常冲突,大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保障双方安全的情况下,默默观察,让孩子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个过程里,大人越干涉,孩子的关系越恶化,多给他们一点耐心和时间,孩子自己会解决。2、如果双方年龄体型差距过大,或者其中一方出现危险的攻击行为,一定要制止。今年5月,深圳的一名小学生被学生家长联名上书要求劝退。据悉,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打同学,全班47个人,有45个都被他打过。有的孩子被他用圆珠笔戳头,有的眼睛被打出血,有的身体被划伤。更让人气愤的是,面对这样的恶行,对方家长不仅没有丝毫歉意,还狡辩说“这是孩子间的正常磕碰,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同。”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很多家长觉得:“小孩子闹矛盾很正常, 大人不要插手,让他们自己解决。”却忽略了,不插手的前提是: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如果自己的孩子行为过分,而父母却以他还小,不管不问不去制止。那培养的只是一个人见人厌,是非不分的熊孩子。3、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主动伤害别人,如果自己有错在先,记得去说对不起。去年美国一位父亲“惩罚”10岁孩子的视频在网络上大火。10岁的儿子因为在校车上欺负同学,被父亲惩罚跑步上学,哪怕刮风下雨也不能休息。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对此,孩子的父亲表示,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我不能容忍他欺负别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戈尔丁说: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过界,父母就应该马上制止,纠正孩子的错误,以免日后造成严重的后果。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面临冲突和争执,父母无法时刻守护。理性看待孩子间的矛盾,少点“护犊心态”让每一次的矛盾化作孩子心中的智慧,孩子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又一个老师离职了!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护短的家长会害了孩子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味地为孩子付出,过度保护孩子,不仅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阻碍了他们的成长。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应是什么?不是名车豪宅,而是学会放手。让孩子步入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笑对人生的风霜。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垂垂老矣,才能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此生无憾。- END -作者:优优妈妈,从事教育工作13年,家里还有两个顽皮娃娃。立志于做最懂孩子的好妈妈。本文首发于超烦恼爸妈营(ID:cfnbama)注: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血泡   老师   孩子   都会   家长会   女童   校方   幼儿园   大人   弟弟   所有人   冲突   家长   父母   同学   妈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