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做,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父母这样做,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1

周末带着老大去逛万达,差点把肺气炸。

在二楼有一个卖高端玩具的店铺,果仔径直跑进去就不愿出来了,所有的玩具都看看摸摸。 我好心提醒他:"果果,要不我们买个恐龙,你不是最喜欢霸王龙吗?你看这款做工多逼真。"我拿起手边的一款恐龙模型。

"不,妈妈,我要那个玩具。"顺着他的指向,我看到了摆放在最高处最显眼位置的一款汽车模型。

销售员摆了摆手:"小朋友,那款是展示用的,我们不卖。"

一听不卖两字,小家伙不乐意了,非要拿下来看看,然后顺便抱走。看售货员无动于衷,开始上演哭闹的戏码,声泪俱下,撕心裂肺,惹得店外的顾客忍不住朝这张望。

不管怎么哄,都不管用,最后我粗暴的把他抱出去了。一路抱到了游乐场门口,过程中果仔打着挺挣扎着要下来,顺便还捶打着我的后背。引来行人纷纷侧目,瞬间变成了后妈形象。

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到了孩子王那,实在抱不住了,把他放下来。刚一着地,小家伙又回头朝那个店铺狂奔而去,我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又折回去追他。娘俩在商场里追赶了起来,我这中年妇女的身态显然撵不上他的灵活。

这样的情景有没有很熟悉?很不幸,我也经常为孩子喜欢买玩具非要买到那个玩具而苦恼。一开始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尽量满足他,不就是个小玩具嘛,后来发现通过哭闹获取玩具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而我通常是束手无策的。

为什么孩子们这么任性呢?

那是因为有太多思考的机会,父母都抢着替孩子想好了,以至于孩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不会去想:玩具玩腻后怎么办?父母是否有能力为我购买?父母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这些应该是孩子去思考的问题,却被现在的孩子抛之脑后了。生活中有太多的问题是爸妈替孩子完成了思考而不是孩子自己在思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都希望做自己的主人,不被别人所支配。许多的父母认为自己处世经验丰富就剥夺了孩子作决定的权利,这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帮助他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种种困难。

父母这样做,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2

现在的孩子聪明,这是人们的共识。可是聪明的孩子们却经常被父母指责什么事都不会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关调查显示,造成孩子们懒得动脑筋的原因,就是高科技时代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更为轻松了,而轻松的生活减少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机会。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动画与电子游戏,也因为声、光、色彩、图像的日趋完美,而挤占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一有时间就坐在电脑前,不知疲倦地在虚拟的游戏里拼命厮杀。在过去的生活中,因为条件所限,想要什么玩具就要自己亲自动手去找材料,去组合拼装,恰恰是这一点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现在的孩子,想要的玩具都是现成的,完全没有自己动手的需要,于是锻炼的机会也随之丧失了。

倒退到几十年前,现在做父母的这一代人在小的时候都很少看电视,大多数课余时间用来看书和听广播,在没有图像可以提供我们参考的情况下反而更能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那时的游戏多是集体性的户外游戏,需要小伙伴们机智配合才能完成。

数百名中小学生曾参加一个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95%的孩子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是"看电视",而动画片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这些孩子中有时间读课外书的不到20%,有听广播习惯的不到1%。在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经常有户外活动,大多数孩子的主要游戏项目是"电脑游戏"。

而在家庭生活中,能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孩子有约50%,但这其中90%以上的孩子使用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等等家用电器。

所以,孩子们觉得做家务很简单,不用动脑筋。而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早已实现了"全自动",就连削铅笔也是"自动化"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需要孩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机会确实不多。

父母这样做,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3

生活的时代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样也需要变化。不会思考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可以回望历史,看看那些在历史上很伟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和不凡。

曾有人这样高度评价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实不然,瓦特之所以能够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善于思考。

最终决定孩子发展的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这个孩子的思考能力。只有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才能灵活应对今后的社会竞争。而不会思考的孩子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必然不能立足于社会。

有一次带孩子在商场里面玩拼图,听到旁边一位妈妈一直这样和孩子说话:"哎呦,这个不是这么拼的,要把它放到那里。""哎呦,你这样是不对的,你看妈妈怎么做的。"结果孩子拼了没5分钟就跑去搭乐高了,这位妈妈又跟在屁股后面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爱坚持,哪个都没从头玩到尾过。"

其实不是孩子不爱坚持,是妈妈太心急,总是急着给孩子示范"正确的玩法",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思考与尝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依赖家长,不再愿意自己动脑筋。

很多家长总是会"无意识"的打击孩子,以孩子良心为靶子,攻击他的情感,再用鄙视和不屑的眼神,想要激起孩子的愧疚感,让孩子好好学习,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的对话:

"你和你爸一样笨,看来你也不是学习的料!"

"早知道这样就不让你上学了!"

"你要是这次能考前三名,我名字倒着写!"

可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打击、嘲讽、冷漠,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怕就怕长期如此,久而久之成了"慢性病"。

当家长一味的批评和指责,本想激励孩子一把,但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深深地挫败感,总会有"我不行"的感觉,时间长了,变得极度不自信,即使有能力解决问题,也变得不爱尝试,甚至直接放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失败的感觉。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讲到: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离开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时,家长千万不要做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父母   孩子   蒸汽机   久而久之   小家伙   家长   习惯   玩具   来源   原因   能力   妈妈   机会   时间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