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最近在追看《不可思议的妈妈》,看着看着,被郑欣怡圈粉。

郑欣怡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合格妈妈。

第一次单独带孩子外出,她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一直挂在身上,过程中浸浸还一直嚷嚷着要回家。后来她懂得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短,害得孩子没有安全感,作为妈妈,她给不了孩子家的感觉。

帮孩子洗刷完放床上的时候,害得孩子差点掉床下,睡觉之前也没有耐心给孩子讲故事,一遍遍的念叨着怎么还不睡,手机成了哄娃的必备工具。作为妈妈,她给不了孩子细心的照顾和耐心的陪伴。

特别是浸浸发烧的时候,发烧时的不舒服让她变得异常黏糊,不舒服到大哭不止。郑欣怡无法理解孩子为何那么难受,耐心一点点被消磨掉。最后直接把浸浸放倒在床上,厉声呵斥,并一度崩溃到不想录了。

在所有的妈妈中,郑欣怡无疑是做的最失败的。但这些带娃的挫败感并没有让她罢录。她一直在学习该如何成长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妈妈。那就是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面对孩子无助的时候,她首先学会向孩子道歉。

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所以,浸浸由最初那个看似任性的小姑娘,变得越来越温顺活泼,越来越讨喜。妈妈在不断成长,孩子也会感知到妈妈的变化,共同成长成让彼此喜欢的样子。

其实,无论孩子是几岁、十几岁、还是二十几岁,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儿,“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因此,当自己有什么事情做错了时,就会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糊弄”过去就行了。

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

长此以往,孩子心里自然对父母有想法,觉得父母不成熟、不信任父母。而且,父母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榜样。父母都逃避冲突和责任,那么孩子在遇到类似的矛盾和责任时又会怎样应对呢?

从心理学来讲,打骂对孩子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有研究表明,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则出问题的几率会小很多。

02

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想起上周末跟果仔去上兴趣班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至今难忘的事情。

一个大约六岁左右的小女孩跟妈妈哭哭啼啼的来上课。看样子,小女孩哭了很久了,脸上泪痕重叠,声音有点嘶哑,边抽泣压住气息边一个劲的说:“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

妈妈在旁边阴沉着脸,一言不发,见到老师后,想快速把孩子扔给老师。

老师很纳闷,问:“雨萱妈妈,这是怎么了?”

听到老师询问,女孩妈妈气不打一处来的样子,指着孩子说:“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想从桌子上拿我之前放那的一百块钱去超市一趟,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怀疑是雨萱给我拿去或者藏哪了,问她还不承认。”语速很快,我跟老师都反应了一会。

老师解围:“那这样啊,您先去忙,我试着跟孩子好好说说。”说完把女孩妈妈送走了,回来后找到雨萱先安慰了一会,接着就把孩子送到画室上课去了。

等到快中午要下课的时候,女孩妈妈过来接孩子。她看到我还在,主动过来打招呼聊起来。

回家后,她又找了一会,恰好孩姥姥打电话过来说,她想去集上买块花布给孩子做身棉衣,身上钱不够,就拿走了桌上的钱,看她们都在睡觉,就没惊扰,自己去赶集了。

下课了,孩子们陆续走出来,雨萱也出来了,看样子,一直对刚才的事情没有释怀,闷闷不乐的缓慢走出来,看到妈妈坐在那等她,眼睛闪过一丝不安,接着低下了头。

女孩妈妈走过来,蹲下,盯着孩子的眼睛,诚恳的说:“萱萱啊,今早妈妈错怪你了,姥姥拿钱去买花布了,妈妈当时一根筋,没有想到这一点,对不起,原谅妈妈好吗?”

雨萱的脸瞬间阴转晴,开心的跳起来,搂过妈妈吧唧亲了一口,转过脸跟老师说:“妈妈跟我道歉了,老师,我没事了。”

老师由衷的跟女孩妈妈点了个赞,我站在旁边也被女孩的欢呼雀跃感染,那是被理解后的雨过天晴,被尊重后的幸福萦绕。

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如果犯错后从来都不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产生“爸爸妈妈虽然很权威但是总会出错的”的观念,久而久之,就会质疑父母的权威。就会感觉父母迫于面子总会用家长的权威在压制。以后,即使父母说的话很正确,孩子也不再认可那些教诲。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道歉呢?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主动道歉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就会在犯了错误以后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主动去承担后果。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家长的威信并非是因为他们完全正确,而是因为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所以,当我们做错了事情,伤害了孩子的时候,必须要向孩子道歉。

03

郑欣怡不可思议的妈妈成长路:好父母必须懂得跟孩子说这个

孩子犯了错,明是非的父母一般都会让孩子真诚的道歉,并教育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生活中,犯错后的父母一般会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呢?

1、转移话题,拿孩子别的错误来说事

实际上,大部分父母在发现自己做错了或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感到没面子,尴尬,威严丧失等,因此就会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境。

这样做,好像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好像证实了父母“无错”的形象。但是,心理咨询师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在内心不服父母,对父母心存怀疑和怨恨,在外在表现上不再相信父母,不敢对父母说真话。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性格懦弱,不会明辨是非,没有主见,还会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也不自觉的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形成遇事推诿和推卸责任的习惯。

2、给孩子一个承诺来代替道歉

据调查,一些父母在发现做错事或错怪孩子后,能立马认识到问题所在,对孩子也会心存愧疚。但是呢,又拉不下脸来给孩子道个歉,就想通过物质许诺来代替。

举个例子,妈妈发现错怪孩子了,孩子不开心了,妈妈会说“是妈妈不好,带你去吃最爱的冰淇淋可好?”或者:“别生气了,咱待会去游乐场玩蹦床吧?来,笑一个。”

这样做比那些死不承认错误的父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道歉的意思。但是,问题在哪呢?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3、道歉的态度不够真诚

面对过错,我们很多人都会说一句“对不起”,但有的人说的“轻描淡写”,完全不走心;有的人会说的理直气壮,仿佛对方才是错的那个。错误虽然也承认了、“对不起”也说了,可是整件事还是让人感觉过不去。症结就在于说 “对不起”的态度和方式。

真诚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化解矛盾,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正直诚实的品德。

对孩子真诚,对自己的过错真诚,由此才能更理解孩子的内心,给予他们需要的爱和尊重,让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期待每个父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父母   妈妈   孩子   花布   长此以往   过错   不可思议   真诚   主动   身上   事情   错误   感觉   老师   方式   女孩   郑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