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同事推荐了一部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我追了几集后,被建恩和建厚的爸爸朴柱昊圈粉。

朴柱昊是韩国的运动员,有一儿一女,名叫建厚和建恩。节目里呈现了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带娃的日常。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朴柱昊带娃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充满了童趣和喜感。比如早上刷牙的时候,一般家庭都是吆喝好多遍孩子都不带听见的,而在他们家的画面是全家齐上阵,把牙刷当做话筒,把卫生间当做K歌间,忘情地嗨唱。

还有,女儿想玩人鱼公主的装扮游戏,爸爸特别配合,穿上人鱼公主的衣服,躺在地上做出睡美人的妖娆姿势。

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经过一片竹林,朴柱昊回忆起曾经看过的《卧虎藏龙》电影。说到激动时,直接把两个孩子横抱了起来,模仿电影里在竹林中横飞的场景,孩子们玩的意犹未尽。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去游泳池的时候,在适合孩子高度的池子里,搞恶作剧,用手击打水面,让溅起的水花落在孩子脸上。总之,每一次带娃都能玩出花样,哪怕是涂个乳液,也可以变成游戏。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综艺节目总有做秀的成分,它呈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其实,看一对父母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看孩子的表现就可以了。建恩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孩,非常懂事,才5岁多就知道照顾弟弟,在幼儿园里也经常照顾其他小朋友,妥妥的小棉袄一枚。以至于很多网友希望他们夫妻开个教育孩子的课程。朴柱昊自己也在节目中说,平时训练的时候很忙,只要有时间在家就跟孩子在一起玩耍,不然,孩子也不会跟他这么亲密。

想想我们平时带娃的日常,不是抱着手机自顾自玩,就是坐在旁边静观其变,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在家的时候大眼瞪小眼,周末的时候只能去游乐场。陪孩子疯玩,胜过教育的千言万语。很多父母也知道需要陪伴孩子,可就是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经常很难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

为什么父母很难参与到游戏中来?

《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在书中说,有些家庭的生活很正常,就是缺了些热情和快乐。做父母,需要一点活力、一点情趣、一点童心、一点幽默。可是,为什么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只是机械陪伴,少了很多乐趣呢?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首先,父母放不下强烈的控制欲

控制欲强的人,其实自己很难察觉。中国的父母喜欢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不想让孩子干一件事情时就说:

“我都是为你好啊。”

“听我的,没错。”

“爸爸妈妈不会害你。”

这些都是控制欲强表现,初心为爱,实则为害。于是,孩子慢慢地就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了,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每一个被控制的孩子都是牵线木偶,少了一些机灵劲,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有可能走极端。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教会孩子一个技能,但是孩子并不一定配合,他可能想着别的好玩的事情。于是,我们很生气,责怪他不听话、浪费时间、注意力不集中。试着想一想,我们自己又能有多长时间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玩游戏呢?有多少次,我们所谓的陪伴,只是把孩子扔在一边让他自娱自乐,或者干脆自己抱着个手机不管不顾呢?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要在孩子面前有威信,就得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否则孩子就不会听话。其实,这都是控制心理在作怪。孩子凭什么什么事情都得听父母的呢?放下身段陪孩子玩就没有威信了?要知道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建立在感受到无条件被爱的基础之上。哪怕你是说错了一句话,也会在孩子心中激起很大波澜。所以,孩子信任父母,并不只是做个样子那么简单。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其次,工作压力破坏了寻找发现乐趣的心情

现代生活给与每个家庭不小的压力,我们常常觉得,压力让我们失去了寻找乐趣的心情。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家只想葛优瘫,哪有心情去考虑怎么陪孩子玩呢?于是就诞生了很多不顾家的爸爸。爸爸们下班回家就把自己关起来玩游戏看电视,生生地把自己跟孩子隔离起来。很多妈妈也是上了一天班,回家后有忙不完的家务,疲惫是压倒妈妈的最后一个稻草。所以,你成为一个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妈妈。

有研究发现,父母能否高质量陪伴孩子跟父母下班回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如果某一天,在公司工作顺利,回家进门必定心情不错,那么,整个晚上全家人在一起都是其乐融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发现了一个著名的“首因效应”。意思是在人际交往中,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样适用在家庭成员的日常相处中,你下班回家板着个脸,谁还敢跟你交流?孩子更是对你唯恐避之不及。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最后,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一说到孩子爱玩或者贪玩,父母就很揪心。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贪玩的孩子没有出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跟很多父母的想法不同,他曾经语出惊人:“现在的社会,如果我们还是继续以前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记、算、背,而不让孩子去体验自然,那么我可以保证30年后这样的孩子找不到工作。”

深以为然!

未来的社会是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机器可以取代人类去记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机器无法取代的是什么呢?是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而创造力和情商都需要在玩耍中培养,在体验中培养。光靠自己硬背成为学霸是不可能在未来中赢得一席之地。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为了验证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把几只活泼可爱的猴子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不让它们跟其他小猴子玩耍。结果,这些本来活泼好动的猴子在长大之后,无论是在性格、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表现的比其他猴子木讷、不合群、敏感、暴躁、易怒。

从实验结果来看,无疑给我们父母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在孩子该玩的时候,不要剥夺他们玩耍的机会,并且,要陪着孩子一起玩。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智力提高、性格培养等方面大有好处。

波士顿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格雷说过,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被宠坏了,但他们身上的压力也绝对不小,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玩耍的自由,就永远长不大。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如何跟孩子玩耍互动,提高陪伴质量

如果问一个孩子童年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相信大部分孩子记得的是跟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光,父母陪自己去的一个地方,或者是家中充满的那些欢声笑语。《游戏力》一书也指出:跟孩子一起玩,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因为跟孩子相处,最好的方式不是说给他听,而是转化为孩子理解并能接受的语言——玩儿,去做给他看。

首先,放下身段,让每一件事情变得有趣,

放下身段暗含着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坐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嗨,另一层意思是降低姿态,放下所谓的面子,陪着孩子一起玩想玩的游戏。甚至,玩一些你并不喜欢的游戏。比如看到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我会吆喝一声,谁要是厉害的话跟妈妈比试一下。说完就加入他们打架的战队,接着,两个孩子的对战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一起向我进攻,很快,战场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朴柱昊,在跟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日常,都能让它变得有趣,都能玩出花样。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深思和学习的地方,生活中不缺少游戏,只是缺少发现乐趣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其次,准备几个简单的游戏,随时随地跟孩子玩

陪孩子玩游戏不是单独找出一块时间,而是在生活中各个场景中都能玩。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孩子从早到晚,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就是玩的需求。而且,对玩这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基本不愿意下班,还乐此不疲地加班。

什么样的游戏简单又没有时空限制呢?答案是身体类和语言类的游戏,像身体类的游戏可以是猜表情、角色扮演、木头人等等,语言类游戏可以是比心有灵犀,让孩子猜一猜父母和孩子在想什么事情,然后,尽情地聊下去就可以了,是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还有成语接龙、异想天开、把不相干的词语进行联系等。

第三,利用奖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对于孩子来说,在一件事情中获得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通过日常的游戏,在游戏中及时奖励,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玩不同的游戏吧,想把一种游戏玩的更有趣的话,离不开奖励机制。

我家大宝很喜欢玩找不同的游戏,我会跟他进行比赛,看规定时间内谁找出来的多。或者是找几个谁花的时间少。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反应可能不那么迅速,经常落后。后来,我稍微放慢速度,让他赢几次,给他成功的体验,他越玩越上瘾。现在,我不让他都赢不过他了。他一旦赢过我,就会记录好,做好次数的积累,累积10次会得到一个近期想买的玩具或者书。最初,他很在乎能得到什么奖励,后来对奖励的东西就不那么感冒了。

最后,父母要尽情享受游戏,表达多样真情实感

虽然玩游戏可以带来无尽的快乐,但这不代表可以把玩游戏当做迁就孩子的方式,千万不能把孩子的快乐体验放在第一位。父母同样也应该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因此,选择一个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游戏显得很重要。如果大人不喜欢玩这个游戏,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减少孩子的成就感。

陪孩子时不知道玩啥?只会逛游乐场?这位韩国爸爸的做法值得深思

玩游戏的过程也不一定只有快乐这一种情绪表达,还可能在玩的时候失败了,这个时候会激发孩子内心的倔强,用不服气来继续挑战。还可能在玩某些竞技游戏时,准备之前会产生紧张感,紧张和压力也是孩子真实的一种体验。所以,不能单纯把让孩子快乐当做唯一目的。

陪孩子玩游戏时,一定要真实表达情感。我有的时候下班之后很劳累,孩子拉着要玩骑大马的游戏,我不忍心拒绝他们。这种勉强的配合其实写在了脸上,老大玩了几次之后看我一言不发:“妈妈,你怎么了?”“没事,妈妈有点累了。”老大犹豫了一下,跟妹妹说:“我们去看书吧。”你看,孩子360度无死角能观察到你的情绪,勉强配合是没有用的。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有一定的误区,认为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上昂贵的早教班就是对孩子尽到了最大责任。其实,这些对孩子的意义都不大,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陪着一起玩,哪怕是追逐打闹,也是最快乐的时光。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

游戏是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智力智商的最佳手段。所以,把没有时间作为借口,把不知道陪孩子怎么玩作为理由的父母,都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最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竹林   爸爸   孩子   韩国   身段   心理学家   游乐场   效能   乐趣   做法   日常   父母   妈妈   时间   心情   快乐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