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为切入点 以课堂为落脚点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乡村振兴

省教育厅在“十四五”期间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近日,贵州省乡村名师杨通文、陈红小学数学工作室联合开展“民族地区基础学科质量提升课例研讨”活动在贵州省印江县新寨镇中心完全小学举行。

以课例为切入点 以课堂为落脚点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乡村振兴

本次活动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学科质量提升课例研讨”为主题,以示范课引领思考和专题讲座的理论建构进行研讨、升华、感悟,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坚守儿童立场”“做心中有人”“在最近发展区”“深度学习”等教学理念,较好地突出了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本质内涵,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的过程引导和数学思想的培育。

精彩的4节示范课,呈现的是对课堂的掌控,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引领,对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及教师的教学艺术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推广。如:印江县第一完全小学田银老师展示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示范课,以生活中的购物数学为载体,体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性;以小数0.1的意义为核心问题,生成问题串将课堂推向深度和厚度,体现以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以1分米的长度为探究点,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和孩子手势比长度后不同的体验,沟通1/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联,渗透了学数学最好的方式——迁移;以1分米为话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1/10米和0.1米的意义,学生在说中悟出等值的分数和小数其意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将“1”10等分,培育学生数学表达力;以“0.4米里面有几个0.1米,几个0.1米是0.4米”追问,探究课堂生成,让学生感悟一位小数其实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并巧妙渗透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十进制,培育学生的数感;以课堂生成的1/10和0.1、4/10和0.4、6/10和0.6为素材,引领孩子观察,建构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的分数与小数结构模型,培育学生的数学观察洞察力;以数学史为素材,渗透小数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对小数的探究激情和动力。

印江第二完全小学代芬芳老师展示的“搭配”示范课,基于儿童心理特征,以开课动态的孩子上台拍照,降低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学业负担,以课尾的游戏式练习,让学习疲倦的学生再次兴奋学习,并在乐中理解搭配,在活动中内化搭配的本质;真正体现了老师是儿童的数学老师的本色;以用1、2、3数字组成不重复、不遗漏的两位数,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用固定法、交换法来组数的见识,还悟出了有序的数学思想是确保组数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力学习助手,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体验了有序数学思想的价值;以“用0、3、6数字组成不重复、不遗漏的两位数”问题结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条件中加入0,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拓展,也将数学课堂延伸课外。

印江第一完全小学杨梅老师展示的《位置与方向》(整理与复习),以孩子身边的现实情境创设真问题,在真问题的驱动中让学习真实发生,在真问题的解决中整理与复习了章节内容,体现了孩子对整理与复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得到了真实发生、发展;以唤醒学生数学知识为手段,大胆让学生说,并根据老师呈现的整理作品,再次反思、梳理,自我自觉让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将线的知识条编织成知识网,并打成包“压缩式”地存入大脑,是一节整理与复习的“样板课”。

印江罗场乡中心完全小学何芳玲老师展示的《鸡兔同笼》示范课,以数学文化中的数学问题为抓手,在问题解决困惑时,引领孩子将问题中的较大数据替换为较小数据,方便研究,恰到好处地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以“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引领孩子用列表法、假设法探究问题,并基于教材的解读,在问题解决中渗透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在质量,落脚点在课堂,而制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课堂。所以,本次研讨活动立足于课堂,以课堂中呈现的具体问题为话题,引发参与教师“卷入式”的思考、交流、碰撞,促进教师从“学”的视角改进“教”,较好地实践了基于学习体验的小学数学诊断性教学研究,既检验了课题组的猜想,也为深层研究引发思考。真正做到观别人的课,思自己的教,有效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杨通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贵州省   完全小学   课堂   分米   落脚点   切入点   小数   教育质量   乡村   学科   意义   思想   老师   数学   儿童   孩子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