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阅读能力的强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农村中学的学生受学习环境与条件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接触更多的文化资源,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摆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呢?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偶有心得。我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既要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熏陶学生道德情操,又要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艺术技巧,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精妙,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法中根据不同需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一、比较式阅读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而在语文教学中,判断语言文字的优劣,领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切都可借助“比较阅读”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实现。如何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一)文章重点语句的对比。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优美语句的绝妙之处,还需要老师的巧妙拨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础上,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法再加置一个语意不变,但文采、修辞、表意皆逊色于原句的句子,其优劣便不言而喻了。如教学《社戏》时,我如此设置了一组句子:“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我的心轻松了,身体也舒展了。”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感觉到改句虽和原句语意相同,但远不及原句来的生动形象,而原句则让人过目难忘。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人是社会的人,因而他的思想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透过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成长和蜕变的轨迹,还可以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如:我在教《杜甫诗三首》时,先介绍诗人的毕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再结合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年轻时的杜甫抱负远大,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伍,因而《望岳》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人过中年,饱经战乱和人生疾苦的诗人四处颠沛流离,故而《春望》中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世;诗人心念苍生,关注民生疾苦,于是又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如此知人论世,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意义。

(三)相同主题两篇文章的对比。如我在教《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后,将两文放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文章不同点、写作特点、主题相同点:《安塞腰鼓》多用短句,大量运用排比,表现阳刚美。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里。《观舞记》主要使用比喻和排比,表现阴柔美。赞美印度文化,歌颂两国友谊。都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很好地掌握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总之,比较阅读能有交待为学生指点迷津,能高屋建瓴地帮助学生更多地领略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二、发现式阅读法

发现式阅读教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的载体,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在对作品涵咏、思考碰撞后,激疑质疑,经探寻验证,合作交流而引发对作品意蕴的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并告诉他们,读书贵在读出问题,有所发现。帮助大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的途径,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一人?”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气氛很活跃。“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钱到包厢里坐。”“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要面子。”接着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他身材高大,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劳动?为什么他经常挨打?为什么他要排出九文钱等问题,通过讨论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教师在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火炬后,要想方设法让这火炬一直熊熊燃烧,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尽量让学生心理上有安全感,在没有压力的气氛中愉快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只有这样,发现的火花才能随时爆发,当然,同学们在激情四溢的发现中,难免产生偏颇、空泛,甚至是奇谈怪论等问题。如果我们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应对,只能葬送学生的热情,使他们遭受深陷挫折的打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我们要将评价变成一种催化剂,鼓励学生在发现之旅中走得更远,更稳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可学生的才干,激励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滋味。如:《孔乙己》这课中,针对上述学生发现的问题,我就积极地表扬、肯定,这样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接着我又问:“你们发现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又激励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由学生发现问题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很好。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三、探究性阅读法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探究,经过体认和感悟,最终去主动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从而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教学活动。这种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阅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引导他们去感悟,领会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形之旨,弦外之音,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对作品的主体、意境、形象等,进行积极的创造,补充,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我在教《心声》这一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阅读,推敲文章的标题,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含义,构建本文大致的写作思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探究和发现的阅读中。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在探究性阅读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珍爱学生赋予个性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可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也可以,也可以以绘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如:我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学生阅读过后,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善于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方式,再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善于表演的同学,在班级分角色进行表演,活灵活现。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让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关于阅读教学方法很多,仁者见仁,仁者见智,以上我所尝试的几种教学法只是九牛之一毛。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还要重视语文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就阅读规律来看,阅读都要经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实践告诉我们:阅读者在感知词语、句子、篇章,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后,再反过来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回味咀嚼、理解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词语、句子,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篇章形式来表达,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极其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些词语的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构思的匠心独具,如果离开了表达文章的需要,往往就无从理解。现在的初中生学习语文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积累太少,而在较多的语文阅读教改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要重视语文整体阅读感知,深挖教材的丰富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整体阅读感知,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注意与课文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语文能力”是充满灵性,浸透心灵的语言运用,如,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内涵,议论文的逻辑,说明文的条理,都需要的学生去整体感知才能领会。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价值的琐碎知识和抽象符号,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较·发现·探究——如何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之得法读之有效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时,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指导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法中存在的“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材,辐射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安塞   发现   得法   教法   语言文字   句子   阅读教学   语文   初中   能力   思想   方式   情感   作品   内容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