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乱世枭雄的峥嵘一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路经乌桓山时所作的《观沧海》。诗中充满着开阔的,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也是每个孩子学生生涯中的必背课文。在讲到这首诗歌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就会问我,曹操不是一个大奸雄嘛,怎么能有这么开阔的胸襟和抱负呢?这些都是被《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形象蒙蔽中的孩子。其实不仅是孩子,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曹操就是以奸诈、多疑的形象深入人心的。

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剪除异己,残暴伤民,奸诈多疑,对身边人也是多用权谋。郭沫若先生在《替曹操翻案》中认为:“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也曾为曹操做过较为客观的评价,他经常劝人不要相信小说演义里上对曹操形象的描写。

还原真实乱世枭雄的峥嵘一生


国外的研究学者非常喜欢曹操,尤其日本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功勋卓绝,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引领日本史学的东京学派,其代表性学术大家堀敏一的晚年大作《曹操》,从古代小说的丑化和现代人的失真赞扬中,根据史料和理性的历史分析,还原真实的曹操。本书以曹操一生事迹为主线,依据《三国志》等史籍的记载,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从曹操的家世说起,用明畅的笔触讲述了曹操的峥嵘一生。作者极力探究曹操的复杂内心,全面展现了这位充满机智与鬼谋的政治家所具有的多面性。

还原真实乱世枭雄的峥嵘一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宦官世家出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对此人的评价就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随着东汉朝政日益腐败,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身居官职的曹操深深知道无法匡正。

汉灵帝驾崩之后,太子刘辩初登基,董卓入京,执掌朝政,专擅朝政。曹操 “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东汉末年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黄巾起义,国家军事权力下放,让地方各自组织军队对抗农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小军阀割据混战。当时野心最大的是袁绍与袁术,一心称帝。

此时维护中央权威的只有曹操,汉献帝逃出长安的时候,没有一个军阀愿意收留他,甚至吃饭都成问题,如果没有曹操汉献帝死在哪儿都不知道。只有曹操愿意收留他,迁都许县,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逐步转弱为强。

还原真实乱世枭雄的峥嵘一生

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曹操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扩屯田、修水利、奖农桑、重手工、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等等一系列政策,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强调“唯才是举”。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治势力,联合世家大族,比如荀彧,荀彧不但吸引了钟繇、陈群、郭嘉的投靠,而且在后来战争中都起到关键作用。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蜀国人才济济,所有的人才都跑到刘备这边。实际上,在《三国志.蜀书》中描述,蜀汉群臣内斗非常严重,尤其诸葛亮死后,整个政局陷入一片混乱。真实的情况是,曹操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曹魏占领了当时北方绝大部分领土,人才也更加容易寻找到。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曹操同时重法尚术,严刑峻法,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建安风骨

曹操,曹操与曹植、曹丕三父子在文学上被称作“三曹”,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这首《龟虽寿》激励了不少人,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时至今日,”老骥伏枥“仍被用来形容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行为和典范。

还原真实乱世枭雄的峥嵘一生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他的诗歌是建立在积极进取、实现理想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消极避世、苟且偷生——这与汉末文人中流行的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调子截然不同,也是曹操“建安风骨”的体现。

汉代以辞赋见长,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排比。曹操诗歌朴实无华、华美辞藻并不常见,而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歌以咏志,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这一书,将曹操置入从汉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中思考,花费大量篇幅对他的人才政策、屯田与租调制度,以及建安文学等进行专题讨论,勾画出曹操的生平与事功,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了从汉末群雄逐鹿到魏晋士族社会形成这一历史变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乱世   建安   乌桓   壮心不已   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   朝政   峥嵘   军阀   枭雄   东汉   抱负   演义   诗歌   稳定   真实   孩子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