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一、什么是比喻记忆法

比喻记忆法指的是运用修辞中的比喻方法,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就好比人们写文章、说话时总爱打比方,为生动贴切的比喻不但能使语言和内容显得新颖有趣,而且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索,并且容易加深记忆。#记忆#

比喻是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作比喻的方法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是非常明显的比喻,常常用像、似、若、如、好像、仿佛、像一样像似的等词连接起来。例如: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暗喻是一种不太明显的比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例如: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也就是不用任何连接词,直接用比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所以说一篇好文章必然会用到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人读起来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许在若干年以后,这篇文章的名字和内容我们都不记得了,但是文章中的比喻却被我们牢牢记住。

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等比喻的句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二、比喻记忆法的作用

由此可见,比喻与记忆是密切相关的,那些新颖贴切的比喻容易纳入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使被描述的材料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变未知为已知

比喻记忆法可以把那些未知的东西变为已知的东西,从而达到轻松记忆的效果。如中学地理课本中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一般很难理解和记忆。然而孟繁兴在《地震与地震考古》中就采用比喻手法,将地球的内部结构作了形象地比喻。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如果把地球比作一枚鸡蛋,那么地壳就好比是鸡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蛋黄。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如此一来,那些尚未了解的知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已有的知识(鸡蛋)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比喻能把许多人未体验过的特有的自然现象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既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深化了记忆。

这种打比喻的方式通常是将人们不常接触的、较陌生的东西,比喻成通俗易懂、常见的东西,也就是把未知的东西转变为已知的东西。经过转变后,人们便对未知的东西产生了良好的记忆,以至于成为已知的内容。

人们就是这样不断地将新知识转变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如果老 师在教学中能够用形象地比喻,将学生未知的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将非洲的版图比喻成一个正在挣脱锁链的拳头,象征着非洲人民要挣脱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枷锁; 世界地图中的非洲像一 个三角形加上一个半圆形,澳洲像一个五边形,南北美洲各像一个直角三角形;欧洲像一个平行四边形,亚洲像一个不规则的菱形。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许多著名的现代诗歌,也是通过形象地比喻,使读者在朗读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给读 者带去美好的文学享受。如著名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就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诗人把橡树比喻为自己理想中的情人,表达了对“橡树”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这首诗

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通过这种比喻经过比喻形象化的处理之后,读者会轻而易举地记住这首诗的内容,比起纯粹的描述和枯燥的介绍来说,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2.变平淡为生动

比喻记忆法还可以把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把枯燥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的记忆。一些人们非常熟悉的事情,其实往往容易被人们忘记,或者一时想不起来,因为这些事情太常见 了,极易被人忽视,因此人们认为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记。

然而,一旦要详细地回忆起这些事情的细节,却又往往记不起来,人们对此有一种“话在 边,却难以开口”的感觉。如果能用比喻的形式将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转化为生动形象 事情,那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例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

“武松见那大虫,便翻身回来,双手抢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打下来。定睛看时,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打做两段,只拿得一半在手。”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又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实】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有些事物如果平铺直叙,大家会觉得平淡无味,而恰当地运用比喻,就如以往会使平淡的事物生动起来,使人们兴奋和激动并深深地记住它们。

3.变深奥为浅显

东汉学者王充说:“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意思是说应该用浅显的话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用易懂的事例来说明难懂的问题。毛主席曾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把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形势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些比喻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那些深奥难懂的道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4.变抽象为具体

比喻记忆法还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提高记忆力。抽象的事物总是让人难以完全把握,而是要靠人去想象,而具体的事物却能让人容易把握并铭记于心。因此在诗歌当中有许多的比喻,将事物描述得具体,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记住。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早寒有怀》中这样写道: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 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施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化景物为情思,因此要记住这首诗也就不那么难了。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又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些事物是抽象的,一经巧妙的比喻就会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记住了。此诗借柳树歌咏 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运用比喻记忆法,其实是增加了一条联想的线索,这条线索就能更轻易地记住内容。 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如何让你提高10倍记忆力—比喻记忆法

首先,比喻必须恰当贴切,能让人感到很自然的就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而且两种 运用比喻记忆法,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变事物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哨棒   比喻   借喻   非洲   本体   记忆力   贴切   抽象   生动   事物   地球   事情   形象   记忆   东西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