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很多人总会觉得自己离自负非常远,或者说自己和自负一点也沾不上边,可是我们骨子里隐藏的优越感,或者有的是深度自恋,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学会自知,否则我们会永远站在立场上批判别人,当然更多受害的一定是我们的孩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我,一旦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很少有父母不表现出自负。因为这是我的孩子,我是孩子的妈妈。很多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个自负的家长,这样的家长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从小学习,要学哪个专业,要参加什么课外补课?参加夏令营,在学校吃了什么?今天和谁在一块儿玩的,上大学你要学习什么作业,你要处什么朋友?你要和谁结婚?这个所有家长都要管,所有的事情家长都掺和一下。家长的自负当然得到满足了,可是这就更显出孩子的无能,越有能力的家长,孩子越依赖。孩子越依赖,家长更会越权,直到孩子出问题完全反叛。家长才有点儿惊慌失措,我爱孩子怎么出错了呢?为什么我的孩子眼神中对我是恨的,这都源于我们的自负和控制。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有多少家长不经意间就会利用孩子来填补自己自身的某些需要?有很多妈妈养孩子,并不真正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需要,她只是为了让自己当一个好妈妈。在我做心理咨询中,参与过很多家庭问题孩子的咨询与治疗,有的时候孩子在那儿静静的玩,妈妈几分钟就去给孩子送点儿水果,当然孩子必须得吃。可是孩子在玩得非常专心的时候不想吃,妈妈就会生气批评。然后没几分钟妈妈要过来,说孩子看书头太低了,我怎么说你怎么就记不住呢?能不能不让我操心?

然后没过几分钟,妈妈又来问孩子中午吃什么?孩子说做什么都可以,可是妈妈非得逼问孩子,你到底要吃什么?否则我怎么做?把孩子逼的没招,才说出一样,然后孩子气的说妈妈你烦不烦。然后妈妈会说,老师你看看这个孩子不知好赖。可是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过几分钟妈妈给孩子又送了一杯柠檬水。孩子说不渴也得喝,因为含有维生素C,孩子真的烦了,然后妈妈就会说,老师你看我家孩子是心理出问题了吗?她为什么我关心她她会烦,这么烦躁。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如果是我妈妈我也烦,这种情况根本问题都在于家长,可是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威,总会把孩子安一个有病的名称。所以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说,孩子没病家长病了,因为这样的妈妈太想当一个合格的妈妈了,太想当一个称职的妈妈了。太想当一个出众非常优秀的妈妈了,当一个自负的家长,她只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的感受。因为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冷落,自己心中对爸爸妈妈的不满,转换成我要对我孩子好,我不要我的孩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受冷落,我要爱孩子,我要向我自己的爸爸妈妈证明,我是可以当一个爱孩的好爸爸好妈妈,当然这样的结果更会适得其反。我咨询中遇到很多辍学的孩子,自残、抑郁的孩子,很多来自于这样的家庭。

咨询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孩子非常优秀,精力充沛,写作非常优秀,而且还擅长乐器表演,热衷参加社会的演艺活动。可是妈妈一直持反对意见,因为妈妈经历过不稳定的年代,认为只有学习改变命远,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有安全感,演艺事业太不靠谱,写作也是一个挨累不讨好的行业。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母子出现冲突,可是妈妈非得要孩子去读一个很好地知名大学,认为那个就业好,有前途。可是孩子一直反对,因为孩子喜欢艺术,可是最后妈妈绝食,给孩子下跪,断绝母子关系等等方法威胁孩子,最后孩子只能上了妈妈说的大学,当然孩子是不快乐的,一直到工作孩子尽管拿着高工资,可是觉得不是自己的生活,慢慢开始恨自己的妈妈,加上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后来孩子就不上班,再后来抑郁症状非常明显,然后妈妈才觉得问题严重,才陪着孩子来咨询。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所以很多妈妈的焦虑,都是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不稳定就是不好的,这在过去的年代确实是对的,因为你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很难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多元化的时代,只要你有信心,有兴趣,你做什么都可以,都可以养活自己。所以带着自负感的父母,总会觉得自己的道理是对的,自己的生活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会导致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爱好去生活,导致他们心生怨恨,在自己不喜欢的职位上懈怠。然后父母还会觉得自己是最负责人的父母,自负的父母很难照顾到孩子的感受。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自负感的人,就像在咨询中,很多北京的,特别是有点职位的领导,来咨询就会打官腔,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我们都是多么多么优秀的人,如果不是孩子出问题了,我不会和你在一起探讨的。当一个人不想找自己的问题,不在自己身上下刀子,不放下自负感,自己不变,认为错的就是孩子,那情况怎么改变。很多一线城市会看不起二线城市,即使都是一线城市,你住在中心位置就会看不起郊区,当官的看不起做买卖的,搞学问的看不起做艺术的,每一行都有自己自负的资本,很少有人不带着自负感来说话做事。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对于家长来说,允许孩子的精神在不受支配的情况下萌芽生长,确实是个挑战。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未来,谁能摆脱这种思维定式呢?我们愿不愿意为他们留出内心的空间,允许他们活出自己,而不受我们的意愿干涉。我们如果能够允许孩子展示自己的本身,而不是我们期待中他们的样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地接纳孩子,而不是在他们身上加上我们的设想和控制。

我们如果放下自负,我们才能尊重孩子赞赏孩子,才能教他们去尊重,赞赏他们自己。如果我们总是想转变孩子当前的状态,改变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我们的要求,就相当于向他们传递的信息。做真实的自己还不够,结果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讨好父母,用虚伪的外表掩饰真实的自己,如果父母放弃对孩子的设想,放弃替孩子设计未来的欲望,这个才是最难放手的。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没有几个父母会信任孩子,同样在这样教育下出来的孩子一样会重复自己父母的老路,他们不善于表达情感,性格会死板固执,做事僵化,不会交朋友,因为他们也会学来父母的自负感,在同学中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得成熟高人一等,看不起同龄人的不成熟,这样的孩子总会在焦虑紧张中度过,更会在自负中要求自己是完美的,一旦遇到人生低谷或者挫折,就会情绪激动或者辍学,来逃避自己的自卑懦弱,因为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一个自负的人,一个要求完美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差劲的,因为这会暴露出他是一个笨蛋,在他的世界中所有人,父母和老师同学都认为他聪明,当然自己也会觉得自己聪明,聪明的人不能允许失败,只有愚蠢的人把失败当成正常。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我的建议是父母先做心理咨询改变自己,而不是简单的给自己的孩子扣上有问题的帽子,因为是父母把一张空白的画布,涂画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的负责和改变,不但自己受益,孩子也会受益。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签约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三清老师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私信我。(欢迎有爱好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写作者投稿,同时欢迎有能力的同行合作)

不要让自负感害了自己害了孩子,看看此文你中了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孩子   优越感   狂妄   母子   此文   聪明   爸爸   家长   父母   评价   妈妈   优秀   老师   家庭   城市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