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战时儿童疏散工作,著名客体关系心理学家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作为精神顾问,照料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难熬的疏散过程中,他观察到有一群孩子呈现出"反社会行为",比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顺从,似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通常,人们以为轻松适应新环境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但事实证明,那些顺从的孩子后来表现出长期的、更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反而是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后,心理状态恢复如常。

攻击性正是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所以一个孩子才会具有攻击性。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当他不能把自己想法完全表达出来的时候,很多时候,一个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拳头落到自己妈妈身上。孩子想表达的是我需要你抱抱我,你没有满足我所以我攻击你,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孩子在试探我怎样的互动方式是被允许的。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一、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几种反应,有的妈妈会大声呵斥同时反过来打孩子,因为这样的妈妈心里觉得一个孩子是不应该攻击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一个不可控的人,会成为一个没有礼貌,人人讨厌的孩子,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或者说怕孩子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那种反社会人格。

二、有的妈妈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无助,表达孩子自己的力量,一个力量允许表达的孩子,他才会越来越有信心。所以看到那些小的时候调皮捣蛋不受约束的孩子,尽管他们让人嫌弃,可是他们在未来都会健康的发展,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压抑的情绪随时释放掉。当然这样的妈妈也要有信心,否则会受不了别人的白眼和妈妈没有教养的标签,当然这也是需要妈妈约束的,不是说允许就是没有界限感。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三、还有一种就是孩子攻击的时候,妈妈们不回应,有的甚至冷漠的对待。因为很多的妈妈们知道,一个孩子闹的时候,冷处理才不会让自己失控,也不会伤到孩子。可是这个孩子没有在妈妈这里得到互动,他的行为没有得到一个确定性,是好是坏没有得到回应,这个更是一种不确定性,反尔会引起孩子新的焦虑。

1、所以那些从小没有办法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情绪不能够宣泄和释放出来的孩子,他们就会那攻击,很多啃手指,咬嘴唇,抽动症都是这样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再大一些症状有的会更明显,有的敏感恐惧,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等到孩子学业压力大,同时遇到一个要求高的父母,更容易出现焦虑、强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2、从小自己的行为就被抑制的孩子,他们容易出现讨好性格,因为从小孩子为了讨妈妈的开心,她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伪装快乐来让妈妈高兴。所以那些过早懂事的孩子,在未来有压力的社会是更容易出问题的,她们的抗压能力差,因为他们一直是内攻击,所有人的不好都是我不好。所有事都是内归因,我要好了妈妈就会对我好,我要真有价值,老师就会对我好,他们没有对我好,说明我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她会反复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们都清楚,一个有自信的人从来不用别人的认可和赞同。

3、改变父母的观念很难,因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教育过来的。我家孩子听说,我家孩子懂事,我家孩子理解父母,我家孩子在外面不给我惹事,我们认为好的,等到孩子在初高中出现叛逆或者抑郁的时候,突然不上学活着叛逆就会给父母吓到。因为孩子一直是压抑,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看着孩子每天开心的叽叽喳喳,认为孩子过的很快乐很幸福,直到孩子抑郁的那一刻,父母都不理解。我的孩子怎么能够抑郁,因为父母都是再看表面,因为他内心的痛苦从来没有被表达过。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4、长久的压抑才会出问题,没有谁是坚强的,不允许表达的脆弱会让一个人更脆弱。不允许表达出来的恐惧会让人更害怕,所有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自己,需要重新构建。不在虚伪做真实的自己是很难,可是终究要做的一定是自己,不管虚伪的自己是多么讨人喜欢,给自己带来多少名誉和朋友,但那毕竟是一个假的自己,是妈妈眼中和社会要求下的完美自己,真实的自己一定带有丑陋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一部分,可是只有这部分才更具有人性,更具有活力,更具有价值。污泥中出莲花,同样黑暗中有金子。

5、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阴暗面,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的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份生命礼物:胆小的背后隐藏着你是一个做事细心的自己,一个尊重规则的自己。独断专横背后隐藏着一个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的自己。我们看到我们每一个负面背后那个积极的自己,我们才会不判断不反对,我们才会真的做自己,真的体验生命的完整性。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6、心理分析师詹姆斯·鲍德温曾说:“一个人只有能够接受自己,才能接受别人。”我们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只有学会珍爱自己,才能学会珍爱他人与世界。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所以看到叛逆孩子的问题,就要看到她背后不被承认和理解的那个可怜的她的真实自己。

所以允许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才会允许孩子表达他自己,否则我们压抑自己,对自己苛刻,我们才会对孩子苛刻。受害者不觉醒就会变成加害者,你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着,就会在这个家庭重新演绎一遍,尽管你会说我不会像我妈妈那样对孩子,我要好好培养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可是当一个不觉醒的人做妈妈,她根本跳不出去,因为道理不是经验不是你自己的体验和体悟,觉醒从接纳自己开始,从允许表达开始,从做真实的自己开始。

不允许对外释放出攻击性,那些自我压抑的孩子都活的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攻击性   不允许   孩子   阴暗面   光明   叛逆   抑郁   情绪   父母   我家   自我   妈妈   真实   价值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