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37岁的李明亮一直都是全村人的骄傲。


村里头的老人们,也都是以他为榜样来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本科985,而后又考上了硕士和博士。


在这个连大学生的不常见的村子里,李明亮成了大家口口称颂的天之骄子。


因而当李明亮终于学成归来的时候,家里可谓是门庭若市。


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来登门祝贺。


李明亮的父亲专门摆了酒席来宴请乡亲。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犹如给李明亮的父母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李明亮回了家里,什么也不做,每天就是把自己锁在屋子里。


除了吃饭,甚至都不和父母有所交流。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年。


“不去上班,也不出门,而是理所应当地在家啃老”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今年的李明亮,37岁了。


在村子里头转一圈,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只有李明亮的家里还是泥瓦房。


到了下雨天,屋顶滴答滴答的往下漏水。


家里为了供他念书,已经是一贫如洗了。


以至于,已经出嫁的妹妹,还要时不时地拿钱回家补贴家用。


母亲更是在做小工填补家里。


他的父亲上了年纪了,常年下地,多多少少得攒下了一些毛病。


有一回在田里晕倒了,还是好心的邻居给帮忙抬回家。


至于亲儿子的李明亮,则是不闻不问,“连扶都不扶一下”。


父母伤透了心,他却无动于衷。


有时候被父母说得急了,便会对着父亲咆哮:


“你们只知道赚钱,没人知道我的苦。”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那么,曾经是全村人的骄傲的李明亮,到底是怎么了?


终于,在心理咨询的医生面前,李明亮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读博期间,由于宿舍的舍友过于吵闹,影响了他的睡眠,每晚只能睡3、4个小时。


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不满,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矛盾。于是,他就抑郁了。


到了最后,连上学也没心思上了,只好先回家。


可回到了家里,依然没有改善。


于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什么也做不了。


这,就是李明亮的故事。


一个人能读到博士,单从智力来说,大体上是不差的。


然而他却因为宿舍吵闹这么点小时被逼到抑郁甚至退学。


这里面的因由,大概就是从那句“只要你学习好,别的不用你操心。”开始的。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只看重成绩,是教育失败的伏笔


现在这个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各种声音。以至于大家都变得很浮躁和功利。


就比如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关注的只有孩子的成绩。


成绩好什么都可以忽略。


《隐秘的角落》当中的主人公朱朝阳,就是一个学习很好,却性格孤僻的这么一个“好学生”。


除了上课,他基本上不太和同学进行交流。


班主任语重心长向他妈妈反映情况,得到的却是他妈妈的敷衍。


“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


不得不说,这可能代表的是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想法了。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有没有朋友不重要,开不开心也不重要,成绩才是第一位。


至于其他的,等长大了可以慢慢学。


可能很多人都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上学的时候父母要求乖乖听话,好好学习。


等上高中了,父母又耳提面命,不许谈恋爱。


终于等你走向社会了,父母又觉得你没主见,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有能力。


而从你毕业的那刻起,就在你的耳边催促着你赶紧找个对象生孩子。


可是社交,能力,爱情,这些东西,真的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吗?


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有着“东方神童”称号的魏永康,13岁就考入了大学。


可一直到上大学之前,三餐还是他妈妈在喂着吃,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让他好好学习。


结果在20岁的时候,因为自理能力太差了,结果被校方劝退了。


我们很多从小学习好的孩子,都是 “听话” “懂事” 的 “乖孩子” 。

这都是家长有意培养出来的。


但是我们很多人长大后,如果真的是事事听话,那可能在这个社会上,会变得寸步难行。


不知道有多少女生在结婚后,疯狂吐槽自己的“妈宝男”老公。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和需求。


而所谓的“乖孩子”,只是父母实现梦想掩盖自身无知的“工具”罢了。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一个人,如果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


那他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这可能也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乖孩子”,抑郁、甚至自杀的原因了。


因为他们的人生已经寻不到意义。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考上了北大。然后他自杀了。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已经替你们考上了北大,请你们不要再来烦我,不要把我的尸体运送回去,我讨厌那个地方。

字里行间,我能看到的,只有浓浓的悲哀。

不知道他的父母会不会后悔,我想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不会再想要一个能考上北大的“乖孩子”。

另一位同样曾经是“乖孩子”的学生说:“乖,并不是一种夸奖,更是一种驯化。”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想养废一个人,只夸他乖就行了

只是单纯地追求学习好,学习之外的事,都交给爸妈处理。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结果硬生生的被养成了“废人”。


长期依赖家里,顺风顺水的日子,一旦遇到了点风浪,便会导致船毁人亡。


一如李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太和   乖孩子   听话   抑郁   北大   骄傲   家里   宿舍   父亲   家长   博士   父母   成绩   妈妈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