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家庭教育要做的12件事

确保孩子健康

幸福人生,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1”后边的“0”。要保持健康,需要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家长应引导孩子自觉构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塑造孩子的好性格

童年期孩子的性格还未定型,这时的性格塑造分外重要。


习惯养成宜早不宜迟

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培养,重在坏习惯养成之前,就将好习惯教给孩子。


情商比智商重要

情商主要指人的情绪、情感、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括认识自身、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人的幸福,也与情商有关。


只学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课本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的知识体系,但仅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上学的是方法,真正的本领靠课外。


从细微处培养能力

能力,包括智力,还包括特殊能力,如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智力的开发固然重要,而我更看重孩子的自控能力、自立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正当需要

孩子天生爱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养成遵守规则和创新规则的习惯,更能获得无比幸福的体验。


做孩子探究的帮手

孩子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往往爱提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这是教育的契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究、学习。


志向成就梦想

每个孩子都会有志向,这是生长的动力。家长要激发孩子的远大志向,并以志向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教育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不要过分在乎是否圆梦。


以规则促自律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为走向精神人境界奠定基础。爱自由的孩子常常会违规。教育的艺术,在于寻求规则与自由的平衡点。


价值观启迪孩子人生智慧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人、事、物的总体看法,既包括人生观,也包括世界观。家长的引导很重要,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可以突破的,什么是不可容忍的,都要清清楚楚地传递给孩子。


品味生长的幸福

幸福感与美感、道德感、理智感、成功感相关,也与孩子的需要、归因风格、追求相关。喜欢音乐、美术,那是美感给人幸福;孝顺长辈、帮助弱者,那是道德感给人幸福;取得进步、习得才艺,那是成功感给人幸福。

幸福感决定人的生活品质,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文章来源:整合自源创图书《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新版),陈钱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陈钱林:家庭教育要做的12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道德感   志向   家庭教育   长辈   课本   情商   幸福感   性格   家长   习惯   规则   能力   孩子   幸福   健康   游戏   钱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