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后台有妞儿留言说,自己4岁儿子最近不愿意去幼儿园,问他为什么,他说同学都不爱跟他玩,他很伤心。


还问妈妈:“同学都不跟我玩,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看着孩子委屈巴巴的模样,这位妈妈也是心急如焚,一想到其他小朋友三五成群,孩子孤零零一个人待在角落的画面,就又心疼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孩子的社交受挫,当妈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四五岁的孩子,正处在塑造自我意识和三观的关键时间。


外界的反馈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心理发育,这个影响很可能会持续一生。


所以,当孩子问你:“妈妈,为什么同学都不喜欢跟我玩”的时候,你的回答尤为重要。


01

告诉孩子你很好


曾在小区里看到一位小男孩跟爸爸抱怨,说幼儿园里的两个小伙伴最近都不跟他玩。


爸爸觉得做人一定要硬气,就大声对儿子说:

“怕什么,他们不跟你玩,你也别跟他们玩就行了!”


男孩怯懦地哭了,小声说道:“可是……可是我想……跟他们玩。”



爸爸更生气了,对着儿子训斥道:“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就你这样,谁会喜欢跟你玩。”


男孩哭得更凶了……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或者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向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妈妈求助,是为了获取安慰和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3岁以后社交意识会开始觉醒,等到4岁左右,会真正进入到人际交往的敏感期。


他们渴望得到群体的接纳,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

“人类最深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孩子被孤立和排挤时,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会变得自卑,以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不被喜欢。


慢慢地还会把上学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再也不愿意去学校。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并安抚孩子的心情,告诉孩子:

“宝贝,你很好,同学们不跟你玩,可能只是还不够了解你。”


而不是让孩子回避问题:“不玩就不玩,有什么了不起。”

这样孩子以后跟别人有了矛盾,也只会把自己关在心理舒适区。


更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就你这样,谁都不愿意跟你玩。”

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糟糕,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



02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而不是暴力干预


有些父母倒是理解了孩子不被接纳时的伤心和难过,可却把“心疼孩子”变成了“发泄愤怒”。


有这样一个新闻,长春一小区广场里,有个小男孩因为不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两人吵了几句嘴,竟然被对方家长罚跪,在烈日下跪在广场上。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这名家长的做法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声讨。


当孩子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家长的粗暴干预,以大欺小,不仅不能帮孩子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温暖鼓励和正确引导,而不是暴力干预。


在这方面,蔡少芬的做法就很值得称赞。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的小女儿包子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都没有人回应她。


包子难过地去找妈妈哭诉:“他们都不跟我坐,他们都想跟我姐姐玩。他们一整天都这样不理我。”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蔡少芬没有指责其他小伙伴的不是,也没有贬低自己女儿,而是在理解女儿情绪的基础上,给予女儿精神鼓励和安慰:


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你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正确引导。



03

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个人魅力


除了鼓励孩子更加主动一些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释放个人魅力,赢得小伙伴的认可。


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里,有一位叫许家润的小男孩,性格内向,还很慢热,因为爱哭鼻子,一度被小朋友们冷落和排斥,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耍。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后来,他通过一个举动,顺利地融入到了集体中,他是怎么做的呢?


有一场游戏,老师要求孩子们从放了活章鱼的大箱子里取出各自的名牌,这可把孩子们吓坏了,大家都不敢上前。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这个时候,许家润勇敢地上前,从箱子里取出所有名牌,帮大家完成了任务。


这一举动,让大家纷纷对这个“爱哭鬼”另眼相看。

许家润一下子变成了同伴们心中的小英雄。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许家润没有强迫自己改变内向的性格,而是通过展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勇敢,体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在集体中的价值,因而被大家认可和接纳。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都是天生的,我们鼓励孩子去社交,鼓励孩子融入集体,并不是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们可以顺应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只要适当地展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出自己的魅力,自然也能交到朋友。



04

从玩具入手,带孩子混进朋友圈


万事开头难,小孩子都是有排他性的,要想快速融入一个坚固的小团体并非易事。


而玩具,可以成为有效的敲门砖。


记得我们刚搬家到新小区时,小区里的孩子都聚堆玩耍,有玩弓箭的,有玩陀螺的。


他们不愿接纳新人,都不带小包玩。


孩子打不进去,老母亲看着也是干着急。

看到儿子失落的表情,我决定豁出去了,打算用玩具打造一把“通行令”。


我先观察到那些玩陀螺的小朋友手里拿的什么装备,回家以后上网研究,花高价买了一堆高配,像什么爆甲战陀、奥迪双钻战斗王……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然后和小包一起带到楼下,这些炫酷十足的豪华陀螺迅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都围上来,想和小包交换玩具玩。


陀螺圈,就这么被攻破了。


接下来,我又买了两大袋气球,花了大半天时间,在每个气球里装上水,弄成小水球,每次带上一两百个,在小区公园里一放,好多小朋友就会被吸引过来。


这个时候,小包就会发挥小主人的角色,给大家分配小水球,让小朋友们排队领取,然后轮流投筐。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小包和每个小朋友都会做个自我介绍,就这么坚持了两三天,小包收获了一大波小伙伴。


这份小区“区友”的友谊还被他们带进了班级里,敏感害羞的小包,在班里一下子就改变了“举目无亲”的惨状。


小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玩具对于他们永远充满吸引力,要想和他们拉近距离,分享玩具,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交往是一种能力,当孩子掌握了如何破冰,如何跟小伙伴交流和沟通,他很快就会复制这种能力,成为有很多朋友的人。


除了上面说的几种方法,妞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去欣赏别人,学会赞美,一句真诚地夸赞,能够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妈妈,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这么回答


蒙特利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小时候不合群的孩子,长大后比其他孩子收入累计低77000美元。


那些社交能力更强,更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相比孩子的成绩,社交能力这项「软技能」才是最能预测孩子长期成功的因素。


从现在开始,努力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妈妈   水球   妞儿   闪光点   陀螺   小包   社交   小朋友   儿子   爸爸   父母   玩具   同学   能力   小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