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夺冠后,教练恳求媒体的几句话,揭露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文|文儿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结束,不知道你跟了全程吗?

目前我国大陆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的好成绩,随着全民观战热潮的掀起,一些优秀运动员如马龙、苏炳添、杨倩、石智勇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14岁跳水小将全红婵。

为什么她如此引人注意?实在是因为她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5跳3个满分的好成绩,跳水结束后,观众台上的昔日跳水皇后郭晶晶激动到不行,赛后场上的三名他国教练也流露出无比艳羡的目光。据她的教练说,以后的纪录大概率只能由她自己破。

全红婵夺冠后,教练恳求媒体的几句话,揭露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郭晶晶还在后来的直播里说,看到全红婵的表现,她很激动也很惭愧,惭愧的是自己从来没拿到五跳三满那么好的成绩,而且她在退役前也一直想学倒立跳水的动作可是没学成,没想到14岁的全红婵完成度这么好。而据全红婵教练所说,在选拔赛前三周全红婵才学会这套让人惊艳的动作,而且,她其实还有高难度大招没有使出来。

年龄小、第一次参赛、临赛前刚刚掌握这些动作、成绩5跳3满,这些促成了全红婵“黑马”“天赋型选手”“天才少女”的名号。

全红婵夺冠后,教练恳求媒体的几句话,揭露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但在后台接受记者采访时,全红婵的教练说,希望媒体报道的时候,能少着眼于“天才”“天赋”的角度,因为全红婵的训练实在是太刻苦了。如果刻意往“天才”方向引导,其实对小女孩是不公平的,别人就忽略了她背后那么多的努力,同时在舆论上也会有个不太好的引导。当大家都重视起天赋,谁还肯努力呢?

作为一名育儿编辑,教练的一番话激发了我的职业敏感性。少强调天赋,多肯定努力,这不正是家庭教育的真谛吗?

要说全红婵是天才也真的算,可论起她的努力也绝不落后于人。7岁被挑中去练跳水,她就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韧性和隐忍,教练说她是同年龄段同批次运动员里训练最投入最刻苦的。每天陆上跳水200-300个,水上跳120个左右。

很多人都不知道十米高台跳水的困难所在。运动员们首先要克服高台入水的眩晕感和恐惧感,一两天不练就容易生疏。为了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入水时眼睛是要睁开的,如果练习时没掌握好姿势或者入水时机,导致面部和水面呈平行状态,水就会对眼睛造成极大冲击力,扰动眼睛里的玻璃体,视网膜被牵拉很容易导致脱离。不少跳水运动员都曾面临过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比如郭晶晶,当然也有很多远动员跳完水后眼睛是青的。

除了眼睛,高速入水后,因为和水面的撞击,身体也会疼。

想想看,小全红婵每天跳水那么多次,该是吃了多少苦、有着多大的毅力啊!

全红婵夺冠后,教练恳求媒体的几句话,揭露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全红婵夺冠,国人看她如同看到自家孩子得了高考状元一般兴奋。不可否认她的确很有天赋,可若没有跟天赋匹配的努力,恐怕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由此联系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取得了某些成绩时,家长若能详细说出他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更多地强调是他的努力带来的这些成绩,孩子的心态不会轻易飘,面对挫折也会更容易承受,因为他知道,无论成败多努力即可。可若是一边倒地夸赞孩子的聪明,就像一些人盲目崇拜全红婵的天赋一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天赋”“聪明”。因为聪明不是人人都有的,是不可量化的,是靠不住的。

成功了就聪明,失败了就是不聪明。那人还奋斗什么劲呢?毕竟聪明是老天爷给的,个人主宰不了,但是否要努力却可以。

【你觉得全红婵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奥林匹克运动会   家庭教育   高台   教练   视网膜   跳水   真谛   天赋   运动员   天才   聪明   眼睛   成绩   努力   动作   孩子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