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人体健康的6道防毒关卡


在第三部分我们提到了不完整的肠道屏障会让来自肠道的毒进入肝脏。

这里所说的毒既包括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也包括毒性物质。

毒性物质既有跟食物一起吃到体内的外界的毒素,也有人体自身产生的毒素。

外界的毒素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包括杀虫剂、除草剂、药品、溶剂、重金属等等。它们有的是可以被解除毒性的毒,也有无法被解除毒性的毒(比如重金属、重毒性物质)。

至于内部毒素,人体在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包括尿素、吲哚、氨、酚类等等,也包括细菌内毒素。

内毒素也叫LPS(脂多糖),也称内毒素,它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内成分。

守卫人体健康的6道防毒关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人说不好记,我有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阴-毒,相对应。

细菌的寿命很短。如果细菌缺乏食物的话,它们就可能会死亡。死亡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就会释放内毒素。

实际上,在大肠的肠道内容物中,内毒素的含量很高。以小鼠为例,其每克内容物所含有的内毒素可以高达微克甚至毫克级别。

所幸的是,绝大多数内毒素都会被排出体外。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仍然有微量的内毒素可能会顺着门静脉进入肝脏。

不过不用担心,这其实是一个好事,因为这样可以刺激肝脏内的免疫细胞(也叫枯否细胞)并且让其保持战斗力。

肝脏的枯否细胞一旦发现内毒素,就立即上前消灭掉。在这个过程中枯否细胞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因此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言是好事。


我们会在后面详细阐述枯否细胞的功能。

除了内毒素,人体还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入侵微生物。

面对种类繁多的肠道入侵微生物,人体有六道防毒长城。


守卫人体健康的6道防毒关卡

图片原创


一、“化学屏障”

对肠道内的细菌而言,要损害人体健康,它们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黏液层: 这个防线被称为“化学屏障”。


黏液层分布于肠道上皮细胞的表面,由以下组分组成:黏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水,离子,蛋白质,脂肪,抗体,抗微生物肽。

黏液对肠道上皮的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机械压力,润滑肠道表面,让消化物质可以更容易通过,阻止有害成分渗透。

任何细菌想要入侵人体,首先要过的就是这一关。但是对于毒素来说,通过渗透作用,毒素早晚可以靠近上皮细胞。

二、“微生物屏障”

在黏膜和肠道上皮细胞之间是由有益菌组成的菌膜层,这个可以算是第二道防线。它主要是用来防止细菌侵扰的:这个防线被称为“微生物屏障”。

有些细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等可以通过细菌表面的一种叫“壁磷酸”的 组分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

这些细菌在细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本身使得有害细菌(比如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无法竞争结合肠道上皮细胞,另外本身又能释放酸性的短链脂肪酸,进一步杀伤有害细菌。

三、“物理屏障”

人体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算是第三道防线:这个防线被称为“物理屏障”。


这些上皮细胞相互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个非常紧密的链接。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细菌根本就没有办法进入。

更有趣的是,肠道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很快,大约3-5天,整个肠道上皮细胞就会被更新一次。就算是有细菌好不容易躲过了防线一,跨越了防线二,好不容易到了上皮细胞这个防线,突然发现不妙了,因为它入侵的这个上皮细胞死了!死了的细胞脱落了,连同黏附在上面的细菌一起带到了肠腔内,随着大便排出体外。


四、“肠道免疫屏障”

第四道防线是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 Tissue, GALT):这个防线被称为“肠道免疫屏障”。

它包括肠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IEL)、淋巴滤泡、派尔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成分。有意思的是,这些IEL淋巴细胞只存在于肠道上皮,没有在其它部位存在,而且,它根本不必要到专门的军校(胸腺内)去培训,而是在小肠的支持下成熟。

这些免疫细胞自然可以杀伤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是不会杀伤的。有益菌对人体是有价值的,所以就不能杀。

五、“肝脏免疫屏障”

假如真的有细菌真的突破了前4道防线,它们现在就进入了血液,流到了门静脉里,然后进入了肝脏。这里肝脏就是人体内部的第一道重大防线:这个防线被称为“肝脏免疫屏障”。


肝脏的血液流量极为丰富,它的血液1/4来自肝动脉、其余的3/4来自门静脉,分别收集各腹腔脏器(主要是胃肠道)的静脉血流到肝脏中进行解毒。它的血流量可以达到每分钟1300-1500毫升。这就相当于肝脏每4-5分钟就过滤了相当于总血量的血液。以此推算,相当于每昼夜肝脏会把血液过滤了大约300遍。

当然,肝脏肯定是白天要比晚上更繁忙,因为白天人会进食。每次餐后随着食物进入人体的不仅仅有营养成分,也有有害成分,以及来自肠道细菌的内毒素。

肝脏内负责消灭异源性毒素和细菌的免疫细胞,叫枯否细胞(Kupffer cell)。它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具有非常强大的吞噬功能。有研究发现,它可以在5分钟内清除90%的血液内毒素。

六、“血液免疫屏障”

过了以上五关的细菌最后要面临的就是血液里无处不在的免疫细胞:这个防线被称为“血液免疫屏障”。


这是免疫系统的大本营,众多的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以及它们的指挥官细胞 - Th4细胞等等。在正常人,入侵的微生物不会在这样的连续打击下存活下来。


在这六道防御长城面前,绝大多数入侵的微生物都会被灭掉。就算是有少数入侵者走得会远一点儿,但是也不会进入到深处。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不进入到人体内部,也并不代表无害。

有些细菌并不需要进入到人体内部。它们本身通过细菌的表面或者释放的毒素还可以不停地刺激肠道黏膜上的上皮间淋巴细胞(IEL),造成后者会释放一些淋巴因子或者炎症因子,这种来自细菌的连续不断的恶性刺激就会造成胃肠道的炎症。

炎症又可以刺激肠道上皮细胞的病变,导致肠道屏障完整性受损,进一步演变成肠漏。当人体肠道出现肠漏时,一部分细菌会穿过这个漏洞进入门静脉,继而进入肝脏,从而引起肝脏的免疫反应和/或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门静脉   内毒素   淋巴细胞   肠道   关卡   毒性   肝脏   屏障   毒素   微生物   防线   细菌   免疫   细胞   血液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