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产生,是谁的错

一听到熊孩子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一些人受过熊孩子的特殊的对待。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是又生气,有无奈。下面看一下熊孩子闯的祸。

案例一

今日看到这样的新闻,在一个小区的地下室中,一个6岁的孩子拿着一个刀状的玩具,在一辆奔驰车的车身来回的剐蹭,划出了很多的线条,当车主通过物业找到了监控,并与孩子的家长通过联系,要求家长赔偿车辆的维修费用大概9000多元,家长听后不愿意赔这么多,经过双方的沟通无果,并且家长的态度恶劣,并且在询问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竟然说:“我的孩子才6岁,他知道什么”并且还扬言说:“法律都约束不了我”等言语。最终车主选择了走法律的程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正是出于一种懵懂的时期,你的言行会时刻让孩子学习。因为家长的原因才会出现咋这么多熊孩子。

熊孩子的产生,是谁的错


案例二

还曾见到,一群孩子在一辆奔驰车的车前相互摸车竖起来的那个车标,并且在那群孩子的身边还围着一群大人,他们纷纷拿出手机在拍视频,并没有向前阻止的行为,并且还在旁边嬉笑,看着他们在那玩耍,最终奔驰车的车标经不住孩子们掰扯,断了下来。最终的赔偿几位孩子的家长也是免不了的。无独有偶,也是这样的场景,一辆车的车标小金人也没有幸免地遭受到了熊孩子的“温柔”对待。

对于这样的事情发生作为家长最应该反思,看似是孩子不经意地玩耍,犯了错误,从侧面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家教问题。现在很多的大人都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放纵自己的孩子。并且有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真是“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很是溺爱孩子,认为再大一点再教训,能听话,能改掉。就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致使更多的熊孩子出现。也就是这种溺爱让更多的家庭自食其果。

熊孩子的产生,是谁的错

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正处于一个成长和学习的阶段,应该正确地为孩子指引方向,正确的引导孩子不应该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然你现在不去教导孩子,认为出不了什么大事,当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会做出更多过分的事,并且当你教训他的时候,他并不会认为自己没有犯什么错,并且会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因为他从小就这么做,都没有受到什么教训,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去狠狠的训斥他,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达到与父母动手的地步。

有的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贪玩闯祸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该去扼杀这种童真。确实是我们不应该扼杀这种童真,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地培养孩子正确的童真,而不是无节制地放纵他们。对于那些家里有钱的人来说,闯的祸可以用钱去赔偿,可是当孩子一直这样长大,当他触犯到法律的时候你还能用钱去解决吗?这时你开始反思这是自己的错,可这有用吗?

案例三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校园欺凌事件,一天放学在学校中一个女孩被学校的另一个女孩带人堵到了厕所里面,那个女孩是学校的小混混,经常在学校里欺负其他的女生。这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女孩带了几个人,把女孩堵在了厕所里,什么话也没有说,就是大打出手,这个被打的女孩满身淤青,并且鼻子也流了血,脸上也有淤青,打完之后,这个小混混还说:“你要是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你好看。”被打女孩本就有点胆小,腼腆,不爱说话。就没有敢去告诉老师。清理了伤口,就回家了。回到家中,低着头,没敢抬头,细心的父亲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女儿每天回来总是很高兴,有时和同学闹个小矛盾过会就好了,感觉今天不一样。他知道女儿虽然在学校不爱说话,但在家里却是个小公主,无话不说。并且女孩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爸爸也喜欢女儿,是他的贴心小棉袄,并且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更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看到女儿低着头匆匆地向二楼跑去,于是也跟着上去,心想是不是今天不高兴,和同学吵架了吗?当他推开门时,看到女儿,闷着头在床上发出呜咽的声音,父亲有点想笑,认为应该是女儿和哪个女生拌嘴,没吵过呢?就开始过来劝说。脸上还有笑容,可当他翻过女孩的身子时,看到女儿的脸时,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开始变得狰狞,并且伴有痛苦之色,作为一个大人,他清晰可以看出是手掌印,开始问女儿怎么弄得,女孩说是不小心在路上摔得,不承认是别人打得,在父亲多次严厉的逼问下,女儿承认是在放学后被几个同学打的,并且父亲发现女儿身上还有多处淤伤,父亲变得极其的愤怒,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女儿,虽然平时不爱说话,却对人礼貌友佳,所以没有任何的犹豫选择了报警,当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当即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刻回家,安抚受伤的女儿。

当警察找到那个小混混的母亲时,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因为她也是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样,因为家里也是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对她过度的宠爱,没有打过她,从小就尽量地满足她的需求,从小没有怎么管过女儿,当她长大了想管也管不住了,知道她在学校的所作所为,也只是睁一只眼过去,但现在听到女儿打人,要被带走,也是不淡定了,连忙给自己的女儿打电话,询问情况,当女儿听到母亲的电话,开始变得慌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人生中第一次产生了恐惧。颤颤巍巍地回家,因为是未满18周岁,是未成年,所以如果双方经过协商,可以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一家人买上东西,去被打女孩家里,请求原谅。并希望不要追究法律责任。

当进入女孩的家中,开始不停地向被打女孩家道歉,因为被打女孩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然他们连他家的大门口都进不去。不停地道歉,但都被女孩的父亲拒绝了。这个母亲知道如果这家人拒绝协商,那么自己的女儿就要进监狱,于是开始用苦情戏,说:“我就这一个女儿,求求你,原谅她吧,孩子太小,如果进了监狱,他这辈子就毁了”并且让自己的女儿跪下来,请求他的原谅并且说:“我们家可以赔偿你女儿医疗费,精神费等所有的医疗费用”。听到这,这位父亲更加的愤怒,说:“难道就你家女儿是孩子,我家就不是吗?我们家不缺你这点钱,你知道吗?我的女儿在家从来没有受过任何的委屈,我们从来没有打过她,没想到被你女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你们这是校园暴力,你们回去吧,我们不会接受你们的道歉,也不会原谅你们的,我的女儿到现在还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我一定要让你的女儿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母亲看到这样不行,于是开始说:要不,让你的女儿打我的女儿一顿,父亲更不同意,说:“我女儿现在看到她就还在害怕”这时这位母亲当着这个父亲的面打自己的女儿,这时这位父亲拦住了她,说:“想教育孩子,回家教育,或找个没人的地方教育”于是把这家人轰到了门外,并且说:“别再来了,我们家是不会接受和解的,等着法院的传票吧,自己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那就让别人替你教育吧”砰的一声,大门被狠狠的关上,留下门外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想打这个不争气的女儿,刚抬起的手,又放下了。唉的一声,走了。

正如这个父亲所说,自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那就让别人去教,但结果却是你接受不了的。所以说应该从小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然想后悔就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童真   溺爱   教训   奔驰车   大人   脸上   家里   父亲   说话   家长   女儿   母亲   女孩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